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经济学诺奖得主泰勒最新探索:自己投资养老金一定是好事吗?(3)

2017-11-02 21:26:20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助推小组”的一个成功案例是在英国推动器官捐献。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唤起人们的同理心,比施加压力更为有用。“如果你需要器官移植的话,你会如愿以偿吗?如果你可以,请帮助其他人。”这条在实验中最俘获人心的标语,增加了三分之一的捐献者,随后被应用到大规模的呼吁行动中。

而泰勒把行为经济学应用于政策制定的最新动作,是改革瑞典养老金系统。

余方介绍,2000年,瑞典政府决定给所有公民养老金投资的选择权。比如公民的养老金账户中有1万瑞典克朗,他可以选择投资任何系统内的基金,而不是由国家代为管理。

改革启动之初,即有400到500家基金,进入了瑞典养老金的投资体系。基金不仅来自瑞典本国,还有外国基金比如美国、日本、中国,投向世界各地。

每一个瑞典公民获得了一本很大的手册,里面有他们的诸多选择。这几百家基金的介绍、历史回报、投资方向、诸如此类。随着时间推移,已经有700到800家基金进入了系统。

泰勒在瑞典财政部的一次演讲中回顾,那应该是瑞典史上最大的一次广告活动。政府与基金都在大做广告,政府劝说公民自己选择投资,基金则劝说公民选择自家公司。

但这么多的选择,对瑞典公民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余方与泰勒一同从事这项研究。他解释,从理性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更多的选择一定是好事。有800家基金可以投资,肯定比只有8家投资要好。但实际操作的结果却并非如此。

2016年,800家基金中有2家卷款跑路,十几亿瑞典克朗不知所踪,“说对不起,我们这个基金出问题了,向这些基金投资的瑞典公民怎么办?”

此外,近10年来,绝大部分新进入养老金系统的瑞典公民,都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800家基金中挑选。如果公民不做出选择,他们的养老金就会进入一个默认的“缺省账户”中,由政府操作投资。

“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2017年的夏天之前,瑞典养老金项目的负责方与泰勒接洽,希望对这个运行了17年的体系做出评估,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因为对于系统来说,可供投资的基金选择增多,增加了系统维护的成本。但对于瑞典公民来说,不知这是否真的有所帮助。

选择的建筑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