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Z博士的脑洞丨正确看待民企对外投资:开放和安全间如何平衡(4)

2017-07-28 09:06:13    万喆(特约评论员)  参与评论()人

应合理引导,优化配套

虽然有一些“别有用心”或“夹带私货”的企业,大多数企业的“走出去”愿望还是本着为企业长足发展考虑的。而它们所面临的困难,其实也不小。

当前全球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显现,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经济机制有待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海外投资面临安全风险、政策风险、汇率风险等各种潜在风险叠加,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民营企业中很多是中小企业,缺乏境外投资经验,对投资国家的法律制度、投资环境、风土民俗了解不多,难以充分融入当地的文化和语言环境,缺少会外语、能吃苦、懂技术的海外高管人才队伍,境外投资风险防控和规避能力较差。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受制于地理位置及国别限制,贷后检查频率及频次明显少于境内项目,在资金使用、项目进展、经营管理方面信息来源较为单一,对项目潜在风险把控及识别较为滞后。

应加强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推动对外投资企业建立联盟,推进境外投资项目库、资金库、信息库的建设,创新投资服务促进机制,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同时,应加强对外投资的风险研究防范,鼓励发展信用保险机构,完善对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相关部门需双管齐下,既完善监管的功能性、效率性,也对正常投资予以鼓励、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能结合走出去,进一步激发民企投资动力和市场活力,为新时期经济转型和改革提供更扎实的服务。

后记

显然,虽然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可谓瞬息万变,我国的经济政策调整也需应时而动,但总体而言,政策的一致性仍然非常重要。在不久前的几次重要会议上,透露出了一些关键信息,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绝没有变,而且正在、也仍会不断深入、继续推进。

我一直说,当前,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应该得到的机会和空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需要获得的支持和便利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这个结论仍然成立。

国家是由许多的微观个体形成的,民营企业就是其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之一,它们往往是经济和市场最真实的内生动力。当然,它们的目的不能和国家整体发展、国家安全利益及整体市场利益相冲突,但与此同时,管理者也不应把自身在管理能力上有所欠缺的部分所带来的成本转嫁与强加于微观个体,让个体去承受监管系统不完善不成熟带来的矫枉过正。这个结论也仍然成立。

其实,现在改革的信号已然非常明确,加强监管能力,同时继续强调和深化对外开放,已经是在给市场和民营企业们定心丸,也是在给予强心剂。

改革会带来困惑,甚至小小的“混乱”,但必须拨云见日,始终坚持冷静客观,才能找到新常态中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