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Z博士的脑洞丨正确看待民企对外投资:开放和安全间如何平衡(2)

2017-07-28 09:06:13    万喆(特约评论员)  参与评论()人

困惑不奇怪,但市场缺乏明确指向,或许却是有害的。因此,缕清事实,正确看待,很有必要。

中国三十年来的高速发展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而对外开放既包括引进外资,也包括对外投资。两者间看似竞争关系,其实是互补关系。

前不久,中国明确表示,针对中美贸易顺差,不会以收缩本国出口为手段和目标,而会以更宽广的胸怀,打开市场,迎来更多进口,既为国际间贸易和经济再平衡、再发展做出贡献,也为提高本国及他国民众整体福利做支撑。

在投资上理应也如此。特别是,我国资本输出尚处于初始阶段,尤其在经济新常态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产业链整合与跨境资产重组是大势所趋。企业积极收购境外相应产业,可以更快获取境外市场、资源、技术、销售渠道等,是企业发展的全球性战略布局需要。从这个层面看,企业必须“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对外投资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而从“一带一路”建设来看,与沿线国家实现深度的“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也需要企业积极创新合作,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因而,正常的对外投资应该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避免非理性投资。对于正常的对外投资,仍需正面评价,应当正确看待对外开放、对外投资等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有实力、有准备的企业进行全球资源和产业链整合,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升级。

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利用外资政策,从根本上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预期。

应主动出击,努力争取

去年年底,“中国企业税费究竟高不高”引发了国民大讨论。其根本,就是在良性竞争下,如何留住优秀企业和企业家。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国周边不少国家正以更低的成本、和更优惠的补贴等条件吸引低附加值产业转移。而发达国家同样拿出诱人条件,希望将中高端制造业等“搬”到自家来。各国在试图提高贸易壁垒等“赤裸裸”的保护政策外,也纷纷提出更优惠的政策、制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企图吸引企业、资金、资源。这是不争的事实,且已经发生了效力。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招商引资起到过重大作用。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伴随着各项成本的不断升高,市场飞速发展伴随着各项旧条规的不合时宜。美国在华商会的调查报告就显示,美资在华企业对目前法律法规不一致等较为困扰,对于营商环境也有所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