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Z博士的脑洞丨正确看待民企对外投资:开放和安全间如何平衡(3)

2017-07-28 09:06:13    万喆(特约评论员)  参与评论()人

本土和外资企业的感觉几乎一致。

中央政府已经几次三番强调改善营商环境,强调减少企业的制度性成本,强调减轻税费额外负担等。不久前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则讨论了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稳步推进金融业开放等问题。《外国投资法》征求意见版本也已经推出。都说明现在很明确,市场需要优质企业,而政府要提供好的环境和吸引力来支持这些企业。

各政府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需要跟上形势,改变旧观念。

平衡企业对外投资、企业在国内投资、引进外资投资关系的要旨,不在于用行政手段去强迫谁该干什么,而需要政府主动出击、努力争取,做到更为一致、诚信、高效,让企业愿意在这里扎根、发展,也确实能够在这里枝繁叶茂,长成栋梁。

应加强监管,弥补漏洞

民企是逐利的,也正因为这样,市场才有活力。民企对外投资的确有乱象,市场监管必不可少,但要明确“监管”对象是什么,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适宜简单的以意识形态来给企业家和企业行为“贴标签”。

对外投资监管确实存在薄弱环节,而一些金融“创新”使传统资本流出管控形同虚设。最重要的是,治标更要治本。企业对外投资中发生的“问题”并不是单纯在对外投资上的问题。虽然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其投资是亏是盈、利润几何,应该都由自己承担风险。但如果其本身在资金来源、公司运营等方面就存在问题,则无论如何,都将给国家金融安全、乃至经济、社会安全带来隐患。

如今的大规模海外并购中,一些投资主体与其标的业务范畴几无交集,溢价畸高,经营却可预见的糟糕,其中猫腻,值得深究。

一些海外收购项目遭遇正常的合规审查,要求提供其资金来源及股东结构,便立刻铩羽而归。可见,发达国家对于企业运营、企业并购等合法合规性要求甚高,对于大量资金流动可能造成的各种风险也有较为系统和严格的控制。而这些在我国,仍相对匮乏。

因此,加强监管是个系统性工程,看起来问题出在对外投资上,其实不然。其资金来源是否合法,资金流动是否合规,公司运营是否正常?如有违法违规成分,监管漏洞在哪?牵涉到哪些经手部门?

要加快完善对外投资监管和统计制度,并着手研究建立新的高效体制。同时,加强金融反腐,加强问责、追责制度,加强多部门密切配合,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用系统,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系统性有效监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