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外汇局副局长:支持符合国家战略规划的跨境并购(2)

2017-07-17 17:34:08    新浪综合  参与评论()人

具体分析跨境资本大量流入的动因,2008年前后有较大差异。2000年至2008年,新兴经济体迎来史上最长、最强劲的持续增长。我国经济增速在投资和出口“双轮驱动”下,基本上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人民币汇率在经济基本面支撑下较快升值,吸引了长期资本流入。2009年至2013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发达经济体深度调整,新兴经济体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我国经济虽然在“四万亿”刺激政策推动下阶段性回升,但随后开始了逐年回落。为应对危机,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史无前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包括超低利率和量化宽松,市场流动性泛滥,大量国际资本流向新兴经济体,我国也出现了境内外利差扩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市场主体境外融资意愿增强,套利资金流入增多,这和2008年以前的驱动因素完全不同,波动性风险上升。因此,当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国际金融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国际资本流动开始逆转。实际上,2014年以前,部分新兴经济体就已经出现了货币贬值、资本外流问题。同时,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以及相关风险更加被市场关注,成为引起资本外流的内在因素。

跨境资本持续大量流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国际收支“双顺差”、跨境资本持续流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一方面使得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大幅提升,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也对国内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外汇储备积累导致央行被迫发行相应的人民币,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对冲过剩的流动性,从而对货币政策独立性造成一定影响。在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入阶段,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大量投放人民币购汇。2000年至2013年,外汇占款累计增加额占基础货币增加额的比重超过70%,外汇占款已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最主要渠道。为减轻外汇流入对国内货币供应的影响,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进行对冲操作,2000年至2013年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大7倍多。外汇资金持续流入形成的货币供应增加,增加了针对国内流动性的宏观调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