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财政部密集处罚违规 融资平台再度面临转型(2)

2017-06-24 13:30:20    经济观察报  参与评论()人

平台状况

近一年来,在财政部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连续高压下,不少融资平台已经开始考虑如何生存。

一位长期参与融资平台业务的金融机构刘经理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的融资平台评级达到2A+、3A的融资没有问题,但是2A级就比较困难了。

“以前2A级做融资是没有问题的,区县的融资平台和地级市里的平台公司基本都是2A级的,现在这些平台中有些已经融不到钱了。”刘经理告诉经济观察报。当然也有金融机构给融资平台放贷款,不需要政府写担保函,直接给平台贷款,但是利息要提高很多,原来一年7.5%的利率,现在达到了9.5%。

2A、3A是指给融资平台发债的评级,这是衡量债务风险的一个显性指标。刘经理告诉经济观察报,他并不购买平台债,而是给子平台项目提供贷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平台债的评级。

刘经理认为,平台公司融资具有短融长投的特点,所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回报率和回收期不能完全覆盖资金成本和期限,短期内还款主要靠借新还旧。平台公司积累了大量债务,即使是资质好的平台也都在发债,这些存量债务都是定时炸弹。

在“50号文”和“87号文”的双重压力之下,地方政府陆续撤销担保函。但是对金融机构来说,原本就对这类没纳入预算的担保函件持可有可无的态度。但是现在新增贷款变得困难,如果继续做平台贷款,风控标准会从紧,比如会严格监督确保每笔资金都专款专用,会放弃中小平台而把资金集中到3A平台公司的身上。

刘经理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面临的一个情况就是,地方政府有很强的融资需求,但是下面的金融办等部门都不敢融资,不想融资。

地方政府很缺钱,但是由于现在融资平台处于风口浪尖,特别是财政部处罚了不少地方之后,地方政府都十分小心。于是不少县区政府就将项目包装成PPP,找金融机构贷款,区县一级的平台融资查,就拉上施工单位一起给项目增信。

“央企的建筑公司不会这样做,更多的是民营施工单位和省市一级的建筑单位这样做。”刘经理告诉经济观察报。

人更严厉

融资平台的转型从2014年就开始提起,现在有了真正的实质性动作,地方政府正在对财政部严厉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做出回应。

赵全厚告诉经济观察报,融资平台最早是国开行组织增信,给予平台贷款,。2008年4万亿时,金融部门要求支持融资平台稳增长力度,这期间融资平台规模扩大,数量猛增。2010年“19号文”开始要求加强地方融资平台管理,当时就已经看到平台贷款量太大,风险凸显出来,所以要求进行限制。2014年预算法通过,“43号文”通过后,禁止平台公司为地方政府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