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巴曙松:去杠杆是对金融机构的考验(6)

2017-06-16 14:44:37    新浪综合  参与评论()人

中国的普惠金融需求空间很大。由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实体网点和人员队伍成本高昂且覆盖范围有限等,往往难以为弱势群体(如农村居民、城市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等)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合适的金融产品,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业务模式也很难做到可持续性。而技术革新正推进着普惠金融往广泛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向进一步发展,目前关键的挑战是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和能力。

CEOideas:您提到“打破刚性兑付”,为什么要打破?这对中国经济有怎样的影响?

巴曙松:我国的债券、理财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而刚性兑付使得整个风险定价产生了扭曲,也把无风险收益率抬得很高。前几年信托收益率高达8%、10%、12%,在这种情况下谁还去做实业投资呢?诸位算一下,我国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都是做得不错的企业,他们的股本回报率有多少?又有多少家可以超过10%-12%?所以刚性兑付,以及刚性兑付支持下出现的这么高的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必然会导致整个经济脱实向虚。

很多人批评,为什么很多增发融资筹集到的钱被拿去买理财产品?如果企业没有其他好的投资标的,买理财产品获取的收益比自己投资的还高,那这家公司买理财产品也无可厚非。问题其实出在定价机制上。所以,打破刚性兑付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要求,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刚性兑付对市场是标志性的扭曲,它不仅扭曲了风险定价机制,损害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也助长了道德风险,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问题的出现。为什么好企业也抱怨说融资成本高?因为市场利率被扭曲了,好的企业、坏的企业在风险市场上很难被识别。

只有让不好的企业的债券刚性兑付被打破,出现违约,市场资金才会从不好的企业中退出,涌向好的企业,进而降低好企业的融资成本。所以,刚性兑付与目前金融界出现的很多问题是直接相关的:推高了无风险收益率,加大了社会融资成本,阻碍了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我们自身来说,前几年伴随着整个经济的扩张,金融业不断地加杠杆。所以,目前一行三会都在着力推动金融业去杠杆,我觉得前几年杠杆加上来,获得的盈利和好处,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去杠杆阶段,可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是中国经济去除资产泡沫,降低金融风险所必须要面对和经历的调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