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巴曙松:去杠杆是对金融机构的考验(4)

2017-06-16 14:44:37    新浪综合  参与评论()人

国际化的大背景是国内银行业转型、利润增长速度减缓,中国的企业开始进行国际化布局,中国居民的财富管理、资产配置开始进行国际化配置,今年我们有一个标志性的值得关注的数据,就是2016年中国的对外资产中,民间持有的对外资产首次超过官方的资产。这意味着,虽然目前短期内来看,我们对外资金的流出,因为短期的汇率压力有一定的控制,但是从趋势来看,(基于转型的需要)进行国际化配置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和居民的国际化使我们的银行跟随推进国际化发展。现在有不少银行在国内的利润增长速度比较慢,可能只有个位数,百分之二、三。但是,其海外的盈利增长速度相对比较快。因为海外是利率市场化的环境,再加上如果能够把国内的企业和居民走出去的业务进行很好的对接,海外的业务将成为对冲国内利润回落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持因素。所以,这些国际化的银行往往在国内盈利回落时(整体)表现得平稳一些。

按照这几个方向,其实很难说哪一家银行会率先脱颖而出,我们只能看到一些大致的轮廓和他们的策略开始在慢慢显现效果。比如说从智慧化银行来看,确实有不少银行在融合互联网技术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方面有很大进展。再比如说,有不少银行已经基本上实现管理的资产和其资产负债表表内的资产差不多平分秋色。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欣慰的发展发向。

当然,国际化比较早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海外拓展,最近也是非常富有成效的。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布局之外,它们实际上也在利用海外的综合化经营优势,在海外市场同时布局。比如说投行、保险,资管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通过金融控股的格局来服务客户,满足客户一揽子的金融服务需求。(利用海外金融中心进行多元化布局)目前是非常典型的发展趋势。

CEOideas:大数据在银行业等金融领域的应用是重点之一,您认为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是否可能诞生世界级的新金融机构?

巴曙松:实际上,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最新领域的人才需求量大,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全球也都是这样,特别是美国等大数据领域活跃的市场。那么,大数据能不能在中国银行业进行广泛的应用,产生世界级的新金融机构?目前,我们在互联网领域有世界级企业,我们也有世界级的大型金融机构,能不能产生世界级的新的运用互联网金融技术,产生新的服务模式的金融机构呢?这还取决于中国新兴的金融机构能不能够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技术这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