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央行真假放水之辩:实则对冲到期资金 监管去杠杆系主因(3)

2017-06-14 08:55:42    新浪综合  参与评论()人

“同时,委外业务也同步进行了收紧。”刘哲说,“这就意味着整个金融体系的加杠杆套利的方式宣告终结了。”

“去年松的时候,上午就能找到交易对手,现在就没有那么舒服了。”上海一位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对记者吐槽,“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全市场都在借钱。”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每年6月份是半年度考核时节,往往是资金利率市场趋紧的时候。但是,由于今年6月恰好处在金融去杠杆周期内,所以,今年6月的资金市场要比往年更紧张,银行对于资金的投放更为谨慎。

他预计,这种资金紧张的状况未来仍会持续一段时间,根据往年经验,过了6月,债券利率等资产价格会下降一些。

“不过,这种资金紧张利率高的状况对我影响很大,我今年承揽的项目存在发行困难”。他说,首先因为目前债券不太好卖,其次,债券利率非常高,企业不能接受。因此,近期,他承揽的项目骤减,企业发债意愿也显著降低。但他并没有闲下来,还是很忙。去年的一些项目后续管理占据了很大的工作。

“‘钱紧’意味着我得比平时更早到单位,提前询价借钱。最期待的就是央行、大行放水。钱紧抬高了资金成本,更加考验交易员的交易能力。”6月13日,一位交易员表示。

去杠杆VS融资难

“现在所谓的利率高企,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内部而言。”刘哲说,去杠杆实际上就是降低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的空转、降低套利的空间和相应的风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也谈到过这个话题。“央行的宽松变成了商业银行间的宽松。”此前她对记者分析,“同业资金的规模上涨得非常快,大部分的钱进入到了金融这个池子周转,导致(银行间)同业资金的规模膨胀程度远远高于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扩张程度。”

在刘哲看来,利率要高到什么程度和持续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两个底线:一是过度的去杠杆可能会引发踩踏,进而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二是金融机构去杠杆有传导效应,需要警惕传导到实体经济上,致使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的现象。

“一步一步地下,没有问题;两个台阶一起下,还稳得住;三个台阶跑步下,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对于前者,刘哲举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