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央行真假放水之辩:实则对冲到期资金 监管去杠杆系主因(2)

2017-06-14 08:55:42    新浪综合  参与评论()人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放水”的意思趋向于过度的宽松,将央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称为“放水”不太确切。“如果用生态系统作为比喻,这个生态系统比较干燥,需要增加湿度达到恒定值,这应该称为‘平补’。”

万博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表示,从短期来看,央行接近5000亿的MLF操作主要是两个作用,一是对冲当期到期的资金面;二是缓解季末MLF前资金面紧张的情况,提前做出货币余量的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6月有4313亿元到期。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通过MLF进行净投放的额度相对有限。

对于“钱紧”产生的原因,鲁政委认为,在银行季末、年中考核的要求下,资金面趋紧很大程度上存在季节性的扰动,其中央行对银行的MPA考核是银行当前面临的一道“大闸”。

用国泰君安分析师王剑的话说,MPA是一套打分体系,央行给银行打分,用来区分“乖孩子”、“熊孩子”,每季打分,并有奖罚。今年,央行还将表外理财纳入到了考核体系当中。

鲁政委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在半年末就面临关闸的压力,为的是使报表数据“好看些”。

在“钱紧”的情况下,各个金融机构为了争抢资金也是各出奇招。在一位五大行的江浙分行人士提供的银行的私人银行产品单中,新京报记者看到,在上周左右成立的几款产品,收益率能够突破或者接近5%。“每年的这个时候,银行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争相揽储的情况,今年赶上货币政策有趋紧的势头,行业里可能感受更深。”他说。

今年以来,央行方面多次在公开场合宣布,将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状态,但在一些资金投放上,还是能看到收紧的趋势。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1月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收了7750亿元人民币。

监管趋严,交易员忙着“学政策”

“最近忙的,就是应对学习各种监管政策。”6月12日,一位北京的债券交易员如是说。

今年3月以来,银监会接连发布多道指令,直指商业银行表外理财和委外业务。证监会、保监会及央行也纷纷加强了对违规行为的检查力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间利率的上行。

据财新报道,银监会于今年4月下发的“46号文”要求,商业银行应当自查“是否通过大量发行同业存单,甚至通过自发自购、同业存单互换等方式来进行同业理财投资等,导致期限错配,使得资金空转套利。刘哲认为,这打破了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型银行、券商基金之间的套利链条:“导致大型的银行无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获得低成本的资金,中小银行也无法通过期限错配发行短期的存单,购买长期的理财来获得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