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央行真假放水之辩:实则对冲到期资金 监管去杠杆系主因

2017-06-14 08:55:42    新浪综合  参与评论()人

央行“真假放水”之辩

央行投放4980亿元引放水传闻,实则对冲到期资金;从业者称货币仍然中性偏紧,监管去杠杆系主因

来源:新京报

在银行间利率持续位于高位时,本月初央行终于“出手”,在6月6日向银行间市场投放了4980亿元人民币,一度引来“放水”传闻。

在4980亿元背后的另一个数字是,这笔投放,放量对冲了4313亿到期的MLF资金,这意味着新增资金667亿元,约相当于整体投放额的13.3%。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放水”的意思趋向于过度宽松,将央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称为“放水”不太确切。“如果用生态系统作为比喻,这个生态系统比较干燥,需要增加湿度达到恒定值,应该称为‘平补’。”

对银行而言,MPA中期考核与严监管正在对银行间的资金拆借进行规范,导致银行间“借钱”的难度增加。多位券商、银行人士表示,今年以来,货币更多的是“中性偏紧”,而且这种状况未来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专家建议,在资金“偏紧”时,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应会上涨,投资者可以关注货币基金、信托产品等,获取高收益。

“放水”遇上中期考核

6月6日,央行宣布向银行间市场投放巨额资金,一时间引来“放水”遐想: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央行当日向市场投放金额达4980亿元人民币,创下去年7月18日以来投放纪录新高。

“央行还是坐不住了。”有市场人士对新京报记者分析。当下,银行间利率今年以来持续高企,已经位于当季以来的高位——这代表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小于需求、银行对资金的渴求正不断升高。

日常经营中,有的银行会有闲置资金,而有的银行又可能面临临时性的资金短缺,因此便有了银行间的资金拆借,以及因为拆借产生的利率。当银行间资金短缺成为行业间的普遍现象,就会拉高银行间利率,使机构在日常资金拆借过程中出现“借得难、借得贵”,这也被市场视为“钱紧”的重要信号。

通常来说,这种利率的短暂拉升,不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但经济学家们也认为,由于银行们目前仍然扮演着垄断者的角色,若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可能向企业融资、个人存款端进行传导。

1234...全文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