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高海红】 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2017-05-27 11:57:56    搜狐媒体平台  参与评论()人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主要国家之间货币政策持续分化的环境下,亚洲国家需要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共建全球金融安全网,提高清迈倡议多边机制救助贷款的适应性、灵活性以及与其他救助资源的协同性,提升东盟和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经济监控职能,建立区域货币基金,确保清迈倡议多边机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互补关系,以及建设区域本币债券市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有20年。对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救助的不满,是亚洲国家建立自己的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起因。2000年,由东盟、中日韩13国财政部长们联合签署“清迈倡议”(CMI);2010年,东盟、中日韩等13国决定将CMI多边化,“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正式建立;2011年,“东盟和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成立。2016年,AMRO正式成为国际金融组织,行使区域经济监控职能,与CMIM一道是亚洲区域最重要的金融合作机制。

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亚洲区域深受危机的外溢冲击。在新形势下,如何以合作构筑区域金融防火墙,区域流动性机制建设如何更有效地服务于亚洲金融稳定,是亚洲国家面临的新挑战。

亚洲金融稳定面临的挑战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增长乏力,主要国家实施超长时期的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全球流动性大幅度增加,在企业投资和盈利低迷的背景下,而资产价格却已呈现泡沫、。在溢出效应加剧的今天,金融与实体脱节所造成的风险在全球发酵。2016年12月,美联储率先加息,主要国家之间货币政策分化,强势美元和全球资本流向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国际金融动荡,这对亚洲金融稳定造成新的威胁。

首先,亚洲国家不得不应对资本流动的剧烈波动。从资本流动结构看,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的20年间,亚洲国家的直接投资流动的波动性相对稳定。而证券资本流动却大起大落。证券资本流动具有顺周期特点,尤其是短期资本具有极强的投机性,对金融稳定形成较大的威胁。2016年以来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分化趋势愈加明显,市场不断调整货币政策变动预期,加上长期宽松信贷环境造成全球流动性大幅度增加,这使得国际资本流动性不断加强。伴随美国经济复苏,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加快,地缘政治和冲突等外部不确定性等,亚洲国家跨境资本波动性将进一步加大,通过收支、汇率以及信贷等渠道对国内宏观和金融稳定性造成冲击。

1234...全文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