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厉以宁:中国改革的难度非常大 改革需要一代新人(3)

2017-05-24 10:27:15    《财经》杂志  参与评论()人

《财经》:证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您就积极提倡股份制改革,因此被称为“厉股份”。但是,股份制在中国的发展一波三折,很不顺利。

厉以宁:争论一直很激烈。直到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之后,股份制快速发展,不过还是有曲折。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决定》,提出国企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但是文件中没有肯定股份制。

股份制的实际推行也不顺利,因为当时主管经济的国务院领导对股份制是有疑虑的。所以,国有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搞了许多不触及根本问题的做法,包括减员增效、优化组合等措施,五花八门,但是实际效果仍然不令人满意。一直到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是改革上的一大突破。

《财经》:1997年就提出“混合所有制”,近年来国企改革再次提出要推行“混合所有制”。从这个角度看,股份制改革的成绩并不理想吧?

厉以宁:股份制改革的成绩应该肯定,它对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而言,现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股份有限公司,不少还是上市公司,表面上看拥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很多名不副实,并没有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经营主体。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中央政府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不过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仍然碰到了一些问题。发展混合所有制,就是要在产权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的、多种形式的投资。可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国有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上面让我搞我就搞,你让我跟谁谈判我就跟谁谈判,对产权激励躲得远远的,以免被指责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推行国企改革。国有企业必须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国有企业必定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为此,就要继续推进股份制改革,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经营主体,这样国有企业才有真正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