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肯德基30年后见证饮食新变迁 近5年开店速度放缓(组图)(2)

2017-08-07 17:49:27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老记者反思

一篇报道剖析“为什么吃”流传30年

肯德基在前门开业后,门庭若市,不排队根本吃不上。于是首都各家媒体纷纷前去采访。这么多报道,只有人民日报记者朱剑红写的《肯德基吃什么?》被大家记住了。文章不是泛泛地写味道的鲜美,优质的服务,而是独辟蹊径,深问一层:人们到肯德基来,究竟吃什么?结论是:有吃鸡的,吃“快”的,还有吃“派”的,吃“名”的,其实深层的原因,是吃美国文化……层层剥笋,令人耳目一新。朱剑红说,这30年来,不断有同行提起她这篇报道,甚至两年前,还有一家媒体记者说,单位要求他们学习这篇报道。

朱剑红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回忆道,当时第一家肯德基开业后非常成功,每天门口都排着长队,这对媒体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报道对象,很多家媒体都在写肯德基。“我们领导说,你去看看这个肯德基到底有啥名堂,有啥了不起的?我就带着任务来了。”当她走进北京肯德基的办公室,公共关系部的何小姐兜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肯德基炸鸡都快被记者写滥了,你还能写什么东西?”

“确实我在采访中也一直在思考,肯德基在当时这么火,肯定不是因为企业管理、标准化和炸鸡好吃,一定是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而公关部何小姐反问她的那句话“你说这些人到底是来吃什么来了?”也给了她一些启发。报道中一个一个问题的剖析,其实把她整个在采访中思考的过程都表现出来了。

社会学家说

开店速度见证国人饮食习惯变迁

从一开始的文化象征意义到“平民身份”的转变,肯德基也在见证和迎接着中国社会剧变的冲击。有社会学者甚至撰文指出,这类门槛较低、一视同仁排队点餐的洋快餐店,甚至是初入城市的青年农民工调整自己消费方式、与城市生活接轨的“仪式”和“符号”。“他们得以有机会便利地观察城市人体面的着装、时髦的打扮、文明的举止以及社会交往的方式”。

而诸如流浪者“寄居”快餐店等新闻也是屡见不鲜,店方的主张是“只要没有妨碍到其他顾客,不会让顾客离店”。这一宽容不失人性的表态,更是赚足了大众的赞赏。

进入2000年以后,人们不再为吃喝发愁,这个时期,肯德基也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点从肯德基的开店速度就可以看出。1987年到2004年,17年间肯德基在中国开了1000家店,2004年1月到2007年底,4年时间,肯德基开了1000家店;到2010年6月,2年半时间开1000家店;到2012年9月,第4000家店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