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三年来,李彦宏正成为段子手最喜欢的企业家,没有之一。
文/何伊凡
作为企业家,或许时常有“被浇了一头冷水”的感觉,但通常这只是比喻,直到发生在李彦宏身上。
过去三年来,李彦宏正成为段子手最喜欢的企业家,没有之一。除了陆奇来了又走,百度业绩下滑,高层换血震荡这些硬核财经新闻,他还总是成为各种社会新闻的主角。
2018年3月26日,李彦宏参加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从论坛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会议调性,李彦宏的发言主题也是谈到了AI,认为中国经济新动能就是人工智能,但他因为一句被截选出来的话成为焦点: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

在此之前,Facebook因为5000万用户隐私泄露事件被推到风口浪尖,这话如火上浇油,引来一片骂声。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李发言的上下文,他是在与IBM CEO罗睿兰、谷歌CEO皮查伊共同参与讨论时谈到了此问题,原意是:百度非常重视隐私问题,以及数据的保护问题。在过去几年当中,中国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并一直在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说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如果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的话,很多情况下中国人是愿意这么做的。
这一年对他而言,不太适合抛头露面。2018年8月1日,突然再次传出谷歌将重返中国的消息,人民日报随后在Twitter、Facebook上发文,欢迎Google回到中国大陆——当然前提是要遵守政府相关的法律政策。说“再次”,是因为类似消息每年都会出现几次,此次也很快证明,谷歌搜索业务要重返中国的消息不实。不过8月1日当天,百度股价暴跌7.73%。《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发出之后,百度股价再次下跌,收于232.96美元/股,跌幅1.14%。
如果李彦宏不发声,这件事也就很快让下一个热点覆盖了,可他突然跳出来隔空喊话,发了这样一条长长的朋友圈:
“今天《人民日报》在海外的社交媒体上说欢迎Google回归,但前提是遵守中国法律。这个事情有朋友问我怎么看。我想说,中国的科技公司今天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在与国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变得更强,共享全球化红利。如果Google决定回到中国,我们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