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大疆下乡记:植保无人机推广背后的产业难题(3)

大疆下乡记:植保无人机推广背后的产业难题(3)
2019-05-15 09:37:19 蓝鲸TMT

建培训学校与无人机“4S店”

为了解决大彭所提到的专业人员不足,以及飞机维修保养难等问题,陈韬向蓝鲸TMT记者表示,大疆正开展无人机飞手教育业务,名为“慧飞”。

“我们经销商有两种,一种专门卖飞机,一种还会提供教育培训。大疆目前在全国开设有300个分校,持证学员2万人以上。培训有初级和高级两种,周期在7天左右。飞行技能本身来看比较容易掌握,最关键的还是安全和药理知识。”陈韬表示。

大彭给出的数据折射出国内无人机培训逐渐上升的热度。在他所在的盐城,截至5月,培训人数已经达到200人左右的规模,而在2018年全年,参加培训的人也只有100人左右。除此之外,每年当地政府也在举办职业培训班,无人机位列培训班安排之中,举办场数达到15-20场。

“培训上我们下了很大力气。在买之前就会让他们使用,通过体验,他们会知道飞无人机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后者说道。

政府的补贴在无人机“下乡”中更扮演了关键作用。根据二者计算,以大疆T16机型配套产品为参照,近5.5万的一套设备,政府能够补贴到1.5万到2万之间,幅度大约在25%左右。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18至2020年农机补贴文件显示,遥控飞行喷雾机分类下的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补贴最低也有1.6万元,而同款单旋翼则高达3万元。

“但在销售上,大疆最主要的策略还是通过本地化来开展。2016年大疆做农业,一开始是尝试通过大的植保队来拓展销售市场。但后面我们发现趋势在改变,使用购买维护成本在下降,慢慢向个体户、夫妻店和种田大户在转变。如今大疆依然还在观望这一趋势。”陈韬表示。

在产业闭环上,由经销商来对接终端一线主主体,提供售前、售后服务,兼顾库存,扮演类似4S店的角色。在部分使用量大的地方,大疆会建立配件中转仓。在生产上,则是消费级与行业级产品一同在流水线,以达到所追求的规模生产效应。大彭表示,计划再扩大当地库存规模。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