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大疆下乡记:植保无人机推广背后的产业难题(2)

大疆下乡记:植保无人机推广背后的产业难题(2)
2019-05-15 09:37:19 蓝鲸TMT

但在技术更新与相关产品推广的背后,大彭表示仍有些阻碍,并对此表示无奈。

“我自己也来自农村,农业植保一直是农民的痛点。植保以前都是用人工,人背着药箱。农药中毒情况高发,我自己的家人也曾遭遇过同样经历。”大彭指出,农药中毒背后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农药的种类和打药的技术。如今通过人工药箱作业的依然有不少。

根据央广网中国农村之声2016年报道,每年我国因农药中毒人数超过10万人。对植保作业人员来说,农药随时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而截止到2019年,大彭所处区域,人工药箱作业的比例超过50%,原因在于部分零散的用户,更偏向于节约成本的方式。

植保无人机的另一显著优势在于,能避免传统地面植保机作业时,因碾压带来的经济损失;根据他的估算,农作物损失比例会在2%-5%左右。同时,还能均匀节能用水,更利于环境保护。但更严峻的问题是,如何妥善的将劳动力转移至这一新兴作业方式。

“如何去教育我们的农户农民,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难题。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有能力的孩子不愿让自己的父母从事这样危险的体力劳动。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不会参与这些体力活。”大彭说道。

同样,农村植保队对于新技术的态度也是小心谨慎的。“不敢推荐给用户用。有很多之前的植保队,买了飞机后,因为操作原因或者盲目追求效率忽视了质量,最终导致施药效果差。这导致无人机在当地容易出现’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现象。”

大疆农业亚太区销售总监陈韬告诉记者,虽然销量上,截至今年4月,大疆农业无人机达到1万,已近乎为2018年全年的数据,但行业的天花板也明显可见。据其预估,2020年全国农业全系植保机保有量只能达到10万台。是否参与服务市场竞争,也是悬而未决的,“目前更倾向做解决方案供应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