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钛媒体快讯 | 3月1日消息:移动端的智能化交互体验正在被智能网联汽车传承,传统车企、新造车车企大都在基于安卓开发车载系统。但是产业链的上下游如何配合,在学术源头上,应该如何做学科划分,车企内部的开发流程如何建立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简而言之,智能网联汽车缺乏一套行业开发和评价标准。

2月28日,汽车之家联手同济大学等机构发布《智能车联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将分为4个测试维度:
人车交互、功能实现、服务生态及沟通好感度。人车交互将依据软硬件设计、完善程度、软硬件配合水平等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25%权重;
功能实现会针对导航、娱乐、系统功能、远程控制以及其它创新功能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功能满足度、功能实现效果方面综合评价,占总成绩50%权重;
服务生态部分会围绕用车生活评价,包括线上服务的适用性、硬件扩展能力等方面,占总成绩25%权重;
沟通好感度即对于 “人工智能”交互体验的评价,会从功能性和实际场景还原体验给出综合评价,占总成绩5%权重。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及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马钧在日前的公开演讲中表示,“我们十年前就开始研究车载系统,至今行业没有相关的产业标准,SAE(美国汽车工程协会)没有,MIIT(中国工信部)也没有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