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原标题:刘永坦:用雷达筑就海防长城)
文/李晨阳 任芳言
1936年冬天,一个男孩降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其时家国动荡,父母给他取名“永坦”,希望他一生平安顺遂。那些年,全球局势风起云涌。英国人罗伯特·沃特森·瓦特发明出第一台实用雷达,紧接着一批雷达站应运而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出惊人的作用。
谁能想到,日后这个男孩会与这项近乎与自己同龄的技术结缘一生,为的不是个人的岁月静好,而是全民族的国泰民安。今天,这位八旬老人站在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为他筑就的“海防长城”,为他凝聚的“雷达铁军”。
开辟新体制雷达道路
刘永坦的科技贡献,在于开辟了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引领我国对海远程探测技术的跨越发展。
因为巨大的需求驱动,雷达以飞快的速度更新换代。新体制雷达在渔业、航天航海、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上世纪70年代,中国曾经对新体制雷达进行过突击性的会战攻关,但由于技术封锁、难度过大等因素未能成功。
1981年,刘永坦从英国学成归来,同时带回了研制新体制雷达的视野和决心。次年初春,他赶赴北京,向当时航天工业部预研部门的领导汇报国际上新体制雷达的发展动态,并提出了发展中国新体制雷达的构想。
在领导的支持下,刘永坦等人拿出了20多万字的总体方案论证。接着,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了新体机制雷达技术攻关课题组,开展航天部预研项目“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1986年,课题组完成了新体制雷达的关键技术攻关,鉴定会评价:“已经掌握了新体制雷达的主要关键技术,某些单项技术已经进入国际国内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