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如果4G让做同声传译的失业了,那我们这个行业就太高兴了。” 王建宙随口一说,同传们焦虑许久。
小L是一名入行不到4年的年轻同传,她的生活节奏代表了最典型的同传译员。我在她上下午两场活动的间隙见到她:一身崭新西装、脚踏高跟鞋,但依旧走路生风。虽然过往一周每天都在“接会”(担任会议的同传),但在她化着淡妆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疲态。对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她早已习惯。“这是做同传的常态。”她说。
在大部分时间里,她都保持着职业的微笑,只是当谈及AI翻译的话题时,她皱起了眉。
在此次科大讯飞的风波之前,机器翻译就曾在主流舆论中引发过一次热议。今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腾讯的机器同传产品“翻译君”高调亮相。
小L记得,在博鳌论坛开幕前,她以前合作过的一个客户给她转来一篇文章,内容是腾讯为”翻译君“亮相而发布的新闻稿,但题目则被多家自媒体改作“AI即将取代同传”。
“他什么意思?以后不需要和我合作了?”小L心里想,当时感到有点慌。不过之后的进展让她松了口气。
在那个热闹的大会上,“翻译君”仅用几天时间就从“业界首个完整AI同传服务”,迅速沦为一个错误百出的蹩脚翻译,诸如“我们需要一张脸,一张新的脸”的翻译让人哭笑不得,整体听下来也是磕磕绊绊,基本无法通过它弄清楚现场在讨论些什么。
小L觉得可笑,但紧跟而来的则是愤怒。
“同传这个行业向来是靠实力说话,你的翻译水平、你的情商,都很重要。”小L说。“但现在突然间机器翻译来了,谁都还没看过它们真的翻出什么成果,或者真的证明比我们人类优秀,但是一瞬间我们所有人类同传就是多余的了,连比较一下都不用。这感觉很不爽。”
小L2014年读研期间开始跟着老师参加会议的同传,正式入行。但毕业后的前2到3年,做为新人,每个月最差时可能就只有2到3场会,天天都很着急。“每一个机会都要十分珍惜,如何让客户满意,跟翻译公司维护好关系,让他们在下一次有会的时候能想起你。然后自己还要强迫自己每天都练习听力和翻译。总之挺不容易。”小L回忆说。
但同传是翻译行业的塔尖,而且同传本身也是一个金字塔型的行业,进入顶端才有机会,因此小L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去。“我从不怕和同学、前辈竞争,有机会总是会观察其他译者,甚至是我的搭档,从她们的长处学习,同时也知道他们的毛病在哪。”
而这一切到了机器翻译那,却可以不战而胜。越来越多科技公司在宣传时都把“同传”当成自己机器翻译技术的靶子。
“很多时候机器犯的错误对人类同传来说就是灾难,比如我看到过机器翻译在一家公司年会现场把人家公司名称翻错,在国际论坛把地名翻错,再比如博鳌这次,连一带一路这样的词语也敢翻错。”小L说。
她觉得,这与同传整体的低调有关:与坐在台前和讲者肩并肩的交传不同,同传往往“躲”在现场的某个角落,同时同传译员大多是自由职业者的工作状态,独来独往,竞争激烈,没有什么抱团的习惯,也不太集体发声。
“也许因为我们总坐在角落的箱子里,他们不知道我们的态度吧。所以这些公司总是把同传做为宣传中瞄准的对象。但这些动辄’替代同传’的言论,其实是一种缺少尊重的表现。”小L说。
“机器翻译水平这么差,但还把同传做靶子,也是因为同传是最高水平,而且也算是一个高薪的工作,说用机器取代我们会更有噱头,有利于他们吸引关注。而且对于那些上市公司,还有利于抬升股价。”乔亚认为。
而张伟则感到困惑,他从行业估值角度估算了一笔账,认为就算机器真能取代人类同传,同传这点市场也不值得科技公司花费如此巨大的投入。
“我算了一下,同传市场按照2000名译员、每名译员每年150场会,每场按照现在平均水平,译员5000元、翻译公司拿另外的5000元,那这样就是30个亿。再加上同传设备的租赁费大约50个亿,这已经是很高的估计,但也才多少。”张伟认为,就算把他估计的数字乘以10,也根本不值得这些科技公司大张旗鼓地做。
“我看,同传这个概念算是被这些科技公司做市场营销的给‘绑架’了。”小L愤愤地说。然而,尽管看不上机器翻译现在的水平,但小L承认,她也不确定未来10年机器翻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种铺天盖地的宣传已经开始影响同传行业里的每一个人。
乔亚目前还在一所高校兼职教授同传课程,她记得在给一个研究生班上的第一节课上,这些未来的同传主力军关心的最多的话题也是“AI这么强大,我们还需要学习同传么?要不要趁早改行”。这让她哭笑不得。
而张伟认为这很容易理解。“按照现在这样的发展,未来10年真的不好说。而这些20多岁的学生,10年后正进入事业黄金期,谁都不想在那时候被机器取代,丢掉饭碗。”
一方面亲眼看着如今机器翻译的糟糕水准,但另一方面却又停不住的感到担忧,如此纠结往复成了同传们生活的一部分,给本就压力不小的生活平添更多烦恼。
小L发现,这几年关于AI取代人类同传的讨论已经取代了所有与业务相关的讨论,成为行业内唯一持久的热议话题。
“以前还安安静静讨论讨论接会和做翻译的业务经验,现在网上和群里就都是讨论AI又干了什么。”小L说。“天天想这个,让从业者都显得越来越浮躁了。”
人类和机器互不理解
在瞄准同传这一行业的同时,这些机器翻译技术的研发者们对同传的理解却与拥有百余年发展史的同传这一工种有很大不同。
在被问及科技界对常常提到的“机器同传”的定义,微软首席语音科学家黄学东对PingWest品玩表示,他们的理解更多是指语音识别与机器翻译的结合。他表示,如今在语音识别上由于抗噪的能力还有所限,这一点比人类是要差点。但机器翻译方面,它的速度绝对是人类比不上的。
小L就认为,同传不是机械地翻译,而是要保证沟通,达到交流的目的。“这些AI翻译公司所说的同传,和我们从事的同传,完全就是两个事情。”小L说。
科大讯飞在此次风波过后的回应中提到“人机耦合”的独创概念。“人机耦合翻译模式,由机器提供语音转写和翻译结果给同传参考,辅助同传降低工作强度并提升效率,文字展示区Logo显示为‘讯飞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