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小咪”、“TGL”、“vivl”?山寨聚集地拼多多要上市了

2018-07-26 09:33:05    蓝鲸TMT  参与评论()人

曾经打出“0元入驻,打造爆款”口号的拼多多,吸引了大批从淘宝等电商平台转移来的商家。流量高企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违规问题,糖果的背后还有潘多拉的魔盒。

易观分析师王会鹅称:“防止劣质商品入驻,第一个环节就需要加大监管力度,营业执照证明材料需准备齐全。”但据王会鹅称,对于个人商户入驻方面,拼多多目前似乎是不需要营业执照等材料证明的。

京东早入局,为何被拼多多抢了先机?

在电商领域,阿里可谓是一家独大,京东虽紧随其后但多年来也攻不下阿里的铜墙铁壁,只能屈居第二。虽然期间出现了唯品会、聚美优品、蘑菇街、美丽说等垂直领域电商,但大浪淘沙最终都走向了没落。

在所有人都以为电商领域格局已定的时候,拼多多这个“叛逆者”势如破竹,打破了电商行业多年来不变的商业格局。

根据极光大数据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数据显示,拼多多DAU(日活用户数)超过京东,位列电商APP第二位。

2015年成立,2017年全年GMV突破1400亿,2018年6月以3亿用户和据说高达300亿美元的估值递交纳斯达克上市申请。

拼多多可怕的成长速度得益于微信生态的社交关系链以及10亿用户基数,这为拼多多发展社交电商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但却不足以成就它。早在2014年腾讯就向京东开放微信一级入口,彼时拼多多还没有成立,那京东为何没有抓住机会?

京东从微信获得的只是纯流量,在拼多多之前,社交+电商是割裂的,在微信上的电商就像是微信的“看一看”、“搜一搜”等工具栏,没有与人、与社交关系搭建起使用场景,自然催生不了新的流量。

不止京东,腾讯基于微信曾推出过微店,微店作为腾讯的亲儿子最终也是走向没落。类似于微店等社交电商,更多地是通过KOL带动销量,网红经济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种靠KOL背书带动的粉丝经济属于圈层文化,天生存在壁垒,很难持续激活新的流量。

而拼多多的“拼团砍价”模式是把网上购物转变为动态的社交体验,将平台打造成一个“虚拟集市”,任何人都可以发起团购,动员身边人购买,用户不仅可以参与其中,还能通过砍价体验购物的乐趣。而新用户将平台转介给他们更广泛的家庭和社交网络,产生低成本的有机流量和活跃的互动,推动拼多多买家基数的指数增长。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期间,拼多多移动应用的月平均活跃用户分别为6500万人和1.03亿人。

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单,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通过沟通分享形成的社交理念,形成了拼多多独特的新社交电商思维。

淘宝攻不下的四五六线城镇,拼多多占领了

拼多多的用户大部分来自于四五六线城市,有人分析称:“通过侧面出击回避了与老大的正面交战,为企业的早期成长留下了成长的空间。”

不管这是不是拼多多的初衷,拼多多确实攻下了淘宝京东无法下沉的那部分用户群体。

在2014年,京东开始在配送部门上线农村电商项目组,阿里巴巴紧随其后,同时启动了开始向农村地区下沉的“千县万村”计划,阿里集团当时的计划是三到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在布局三四五六线地区,京东和淘宝都卯足了劲。以下是京东淘宝布局对比图:

“小咪”、“TGL”、“vivl”?山寨聚集地拼多多要上市了

而拼多多,仅通过“低价拼团”+微信社交关系链的导入,几乎不费什么成本就获取了这部分用户。

拼多多让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电商,下了人生中第一笔“中老年”订单。有人分析称,拼多多的出现给中国电商市场创造了增量市场,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用户红利都已消失,新增用户稀缺之际,拼多多实现了对日活8亿的微信用户的渗透。

有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拼多多吸引来的新用户,教育好网络购物习惯后,最终会成为淘宝、天猫、京东的用户,拼多多这个流量大户或许只是一个过渡。

年仅3岁的拼多多,身上还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仍需解决,此时匆忙进入不可控的资本市场,对它来说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创始人黄峥在公开信里称:拼多多的业务类型本来就有很强的社会性,所以它终将走向公众,所有的成长也应该为公众所分享。

“小咪”、“TGL”、“vivl”?山寨聚集地拼多多要上市了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