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再看消费降级,这个第一个悖论有密切关系。当前因为宏观经济因素,不得不消费降级,但是5年、10年以后呢?消费力一旦得到释放,以现在拼多多商品的质量是否还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要知道,未来一段时间,提振内需是国家战略,度过危机后,降级消费的人群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拼多多针对的人群,是一个不断萎缩的市场。
而最严重的恐怕是第三个悖论。在中国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形势下,拼多多的某些做法却是在逆势而行。创新驱动发展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产权是必要的保证。如果作为销售环节的互联网平台无法解决仿冒这一问题,很难传导至生产环节,为上游提供创新保证。
综合来看,拼多多在一个暂时降级消费的市场环境下,整合了部分低端产能,凭借着腾讯的流量优势,以低价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成为独角兽。但如果长此以往,势必会将自己局限于这条低端的价值链上。因为低价换不来利润,低利润就无法进行投入,无投入何来创新升级?这个逻辑就像《我不是药神》引发的讨论一样,抗癌药价格太低,就没有企业有动力投入新药研发。
退一万步讲,拼多多不改变发展模式,不追求宏观经济改革的红利,但一旦登陆资本市场后,其自身的业绩在如此低价的环境下,如何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想想,淘宝为什么升级出了天猫?唯品会又为何从一家卖库存的平台向新品销售转型?
当然,拼多多可以改变,我们也可以把拼多多当前的发展视作一种权宜之计,在于引爆市场。但无论拼多多率先改变哪一个环节,最终的走向依然是向阿里、京东靠拢。因为“低端”用户也是用户,他们需要优质的商品,需要良好的用户体验;因为投资人是同一拨投资人,他们需要业绩。而拼多多,却将直面巨头们的竞争。
如果拼多多不改变当前的发展模式,依然能够成长为一家电商巨头,那么第四大悖论将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