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其实一开始滴滴是真心希望ofo能做好”,一名滴滴内部人士说,但后面发生的事情也超出了滴滴的预期,滴滴“并不想让ofo走向死局,程维和柳青也不是这样的性格”。
这一系列冲突,不仅关于商业利益,也关乎一个创业者的个人选择。熟悉戴威的人士认为,戴威不能适应被滴滴管束的状况,如今拒绝滴滴的收购,也是是戴威做出的一种应激反应。
合并如何被错过
很多ofo人士如今回首,和滴滴“闹翻”不可惜,但遗憾的是,错过了和摩拜的合并。这意味着结束战争、盈利,成为新一代小巨头。
错过的背后,是巨头的利益纠缠。
其实早在去年10月,ofo和摩拜就开始密集地谈过很多轮合并。
那个时候无论是ofo和摩拜都资金紧张。“两家公司的情况那时候差不多,腾讯不愿意再给摩拜投钱了,滴滴也一样。加上冬天来了,所以两家的财务数据都不好看。”参与了谈判的人士称,谈判桌上,“基本把各家的情况都摆在台面上了,两方人相互掀老底”。
滴滴当时多次牵线,试图促成ofo摩拜合并,但滴滴希望自己掌控局面。据36氪了解,滴滴起初给过一个合并方案,程维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长,让更为老练的王晓峰出任CEO,ofo年轻的创始团队则要出局。摩拜、李斌以及腾讯对此没有异议,但戴威则反应激烈,在谈判过程中多次强调,方案对ofo不公平。
ofo核心人士对36氪称,ofo能接受的方案,是和摩拜共同管理,滴滴继续做好自己作为投资人的角色,“摩拜当时也是这样的态度。但滴滴想由自己控制全局和新公司”。他打了一个比方,就像是两个小国家打架,这时候一个大国领导人走过来说,我可以帮你们调停,但是停战之后你俩都得受我的控制,“这让人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