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倔强的戴威一直撑到现在 ofo战斗到底的最后一刻

2018-06-26 20:11:02    36氪  参与评论()人

滴滴的意志

ofo命运的转折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年中,ofo和软银谈一笔10亿美金量级的融资。关键人士告诉36氪,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和戴威见面后相谈甚欢,孙甚至当场手写了一份投资意向书,两人还愉快地合影留念。

至少在那一刻,戴威对滴滴应该是心存感激的,因为正是滴滴牵线,帮ofo拉来了软银。ofo内部多名关键人士对36氪称,滴滴还和ofo承诺,F轮之后的融资滴滴也会帮忙。即使这个帮助有附加条件——双方口头协定,软银的F轮融资完成后,滴滴的高管将进入ofo,帮创始团队一起管理公司。

这对当时已经在竞赛场上杀红了眼的ofo来说,仍具诱惑力:去年下半年,ofo和摩拜几乎已经把国内能拿到的机构资金尽数拿到,融资方向,要转向软银这种国外巨型基金。

虽然软银的钱没有到账,但7月滴滴高管已经入驻ofo。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主管ofo运营,所有大区经理和城市经理都向他汇报;滴滴财务总监柳森森负责梳理ofo的财务模块。滴滴开放平台负责人南山则通过求职应聘的方式也加入了ofo,主管市场和用户增长,包括控制市场预算。一名ofo员工称,7月同时和付强等人一起入职ofo的还有数十位滴滴员工。当时,外界已经对此解读为ofo创始人被架空。

“滴滴意识到ofo当时内部存在一些问题,派高管过去是为了帮助他们纠正,”一名滴滴人士对36氪称,滴滴几名高管试图规范ofo的财务支出和内部管理。“就像是家长看到孩子犯错”。很多ofo员工也认为,付强等人确实ofo帮助公司缩减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但“几个滴滴高管把市场、运营和财务的控制权都收归到自己手中了,后期戴威难免感觉被架空”。

ofo等到11月最终没有拿到软银那笔钱。双方私下对此各执一词:36氪从接近ofo人士听到的是,滴滴拖着没有在投资协议上签字同意(而非使用了一票否决权),同时滴滴还向软银“散布消息”称ofo内部有“贪腐”,导致软银拒绝放款。而滴滴内部人士坚决否认了该说法,称是软银做完尽调后,自己放弃了投资ofo。

关键词:ofo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