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改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机制和银行贷款定价机制。LPR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加点形成,同时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
一时间,债券圈的情绪变得相当复杂——一方面,利率并轨改革的启动打消服市场此前对于“降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预期,同时有观点认为央行并不会调降MLF,而是逐步收窄MLF和LPR之间的利差,这被理解为利空债市;另一方面,也有猜想认为,央行未来可能会调降许久不动的MLF利率,从而引导LPR下降,这种变相降息将利好利率债。
同时,相比处于震荡时期的利率债,市场更认同的是,利率并轨改革会让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有助于实体风险偏好提升,但仍受制于实体融资需求,期间信用债受益更大。由于风险偏好提升,部分银行可能会加大更高风险与收益的信用债配置,信用利差有进一步压缩的可能。
利率债交易“很纠结”
近期,尽管全球众多国债收益率都在不断创下新低,但中国利率债市场的交易可谓纠结。
上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逐步下行到3%附近,但一种担忧相当普遍——“如果收益率真的下到2.8%,如果碰到主力大量出货,外资可能也没有这么大的承载力和动力。”某外资行交易员对记者称,尽管近期国债收益率在下行,但国债期货价格没有继续创新高,可见还是一个纠结市。如果近期一系列外部风波能够平息,那么收益率可能会有所回升,毕竟中国的政策空间还非常大,并不需要大规模宽松。
可见,不会大幅宽松是利率债交易员担忧的。此次利率并轨改革的启动,对利率债交易员而言,第一反应实则为“利空”。尽管大家对于央行不会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早有预期,因为央行在多个场合提及,利率并轨改革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未来贷款基准利率淡出。但真的当预期落地时,仍对市场情绪有些许冲击。
8月17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LPR)形成机制
大额存单“卷土重来”。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近期,商业银行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全面上涨,其中大额存单利率上涨最为显著,城商行、农商行各期限大额存单利率的平均值最高,各期限利率均较基准上浮5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