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这些层层叠叠的条款里面,藏着一个又一个夹层和暗箱,严重扭曲了独角兽企业的公允价值。
独角兽企业市值大幅缩水
这几年,在财经界有个非常火的名词——独角兽,它指的是那些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企业。
一旦被冠上了“独角兽”的王冠,企业就会受到媒体和投资人的追捧。而近两年,更是有很多省份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和奖励独角兽企业的政策。
在媒体、投资人、政府等多方合力推动下,中国的独角兽现象非常显著。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大中华区独角兽报告》,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了202家,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国家。
但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一些被标榜为独角兽的企业,却接连出现了“流血上市”的局面。它们的上市估值低于更早阶段的A轮、B轮、C轮,甚至在上市后遭遇了股价迅速腰斩的情况。
比如,小米的发行价是17港元,以此计算其IPO估值约为540亿美元(约4200亿港元)。而在上市当天,小米刚开盘就跌破了发行价。截至7月5日,小米股价跌幅超过40%,市值不足此前估值的六成。
不止是小米,2018年赴美股、港股上市的大部分独角兽企业,市值和股价都经历了大幅缩水。像优信二手车、蔚来汽车、蘑菇街、映客等企业目前的股价,都已经比发行价下跌了50%以上。
扭曲的估值
我本身是做文化企业的,同时也拥有和文化产业相关的投资基金,在我看来,独角兽企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景象,根本原因在于其估值方式。
之所以会发生今天的交易,或许恰如吴晓波曾发表文章的标题《企业家为什么不是知识分子》。吴晓波曾在采访中表示,做“吴晓波频道”让他从写作者变为了产品经理和创业者。
【TechWeb】7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印度打车巨头Ola旗下的电动汽车部门Ola Electric已经从软银那获得了2.5亿美元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