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会计准则上,企业研发投入的确认口径是比较明确的,但在实践中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比如说,企业为了提高研发投入占比,可能倾向于把车间中的技术人员和研发部门的行政人员也计入研发团队,把他们的薪资社保等费用也计入研发投入。
在问出“真”企业的基础上优化“颗粒度”
在科创板审核实践中,如果企业选择的上市标准不涉及研发投入占比(目前的统计情况显示,绝大部分企业如此),审核部门可以不必在研发投入的确认问题上太过纠结。
对于选用了包含研发投入占比指标的申报企业,审核部门应通过问询想办法挤出研发投入中的水分。而这项工作是他们相当有经验、相当熟练的。
对于那些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收入利润的企业来说,只要其能够纳入科技创新这个大范畴,那么研发投入、专利之类的,就无足轻重了。
对于还没有产生收入利润或者收入利润很少、需要采用包含研发投入占比指标的企业,审核部门要做的就是严格周密的问询,让企业详细全面地回复披露,尽量审出一家真实的企业,而且不断优化企业“真”的“颗粒度”,然后交给市场去判断,如果市场不认可,企业即使通过审核,依然存在发行失败的风险。
上市委员会委员的工作机制是合议制,是基于交易所审核中心的审核意见,委员们进行合议,形成统一意见。上市委员会基本上将与交易所审核中心的意见保持一致,原因主要是:前期大量反复的问询工作都是审核中心工作人员完成的;注册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不是对企业发展前景做实质性判断;目前科创板上市委实行的是合议制表决形式,而不是一人一票独立表决形式,交易所审核中心在合议过程中会起到引领作用。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委员的个人影响将大大低于A股审核制下的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
科创板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是被动的,其意见是参考性的。按照相关规则,有关部门会定期与咨询委员会召开会议,就一些共性问题,咨询征求意见。实践中,审核人员可以就具体企业主动地多听取咨询委员意见,适当提高问询的针对性和“颗粒度”。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可以在做出投资决策前,自行调研,优化企业真实性的“颗粒度”。
(作者系章和投资管理合伙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IC photo 蓝鲸科创频道3月27日讯,上海证监局官网获悉,广发证券辅导的两家上海企业拟科创板上市。分别为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3月25日早盘,科创板首批受理企业“影子股”大幅高开,截至发稿,联明股份、卓翼科技、泰达股份等逾10股涨停,新宙邦涨超6%、兆驰股份涨超7%。其余个股纷纷跟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