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11万亿结构性存款将面临强监管(2)

“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11万亿结构性存款将面临强监管(2)
2019-05-22 10:33:58 第一财经

不过,当下许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无论是对标国际黄金价格,还是挂钩LIBOR等指标,在产品设计中触发高收益的条件很容易达成,最后投资者都能够获得高收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吸引投资者的“高收益率”并不是通过挂钩工具价格的波动所获得,而是银行自身为投资者支付了这部分成本,并不符合投资者自负的原则,与结构性存款最初的产品设计理念背道而行。

不过,由于这种假结构性存款起购金额较低,加上收益率相对较高,逐渐成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过渡期的畅销品。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9.62万亿元,较2017年末的6.95万亿元增长了2.66万亿元,增幅为38%。2019年3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1.19万亿元,今年前3个月新增1.57万亿元。

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4月,结构性存款共发行548只,平均预期收益率上限为4.22%,与3月份基本持平;4月份到期的结构性存款共634只,平均实际收益率为3.9%。

“假结构性存款严监管及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预计客户投资需求将被普通存款替代,届时普通存款上浮将不再有上限约束;大额需求也会有相应更为透明、标准化的产品满足。”中泰证券表示。

未来银行吸储可能出现分化

此次《通知》称,银行机构从股权与公司治理、宏观政策执行、信贷管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风险、重点风险处置等五个方面开展整治,并第一次在文件中提到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指出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当下的过渡期内,变相刚兑或者假结构性存款、真高息揽储等形式的产品还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同时,因为技术原因所导致的净值型产品开发尚需时日,银行理财规模仍有可能继续萎缩。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