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政策合力破民企融资难题,精准滴灌通“最后一公里”

2019-05-14 09:33:4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现在,小微企业享受的利率要比中大型客户还便宜,中大型客户都在反映称为何对它们还没有优惠。”工商银行台州分行党委副书记张仕乾称,监管政策的倾斜,使银行增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力度明显加大。

第一财经记者在跟随银保监会调研中了解到,为了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各方正在形成合力,打通民企融资最后一公里。

为了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实施精准滴灌,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已出台多项措施,改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包括,信贷投放上,强调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要实现“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的“两增”目标;要求五家大型银行发挥行业“头雁”作用,力争总体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0%以上。

相关政策落地后,金融机构动作接连不断。例如,通过产品创新、金融科技等手段提高转贷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提高信贷人员做小微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不过,如何在降价减费的竞争中保持商业可持续,如何在完成“两增”目标的同时把控风险,银行还面临多重挑战。

破题“短借长用”

长期融资渠道少、人工成本高、经营地偏远导致金融服务偏弱,是浙江梵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面临的融资难题。

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郑江对记者介绍,“中药材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资金使用周期较长,中药材产业投入的周期为3到5年,最长可达8年;同时,人工成本高,(我们)150亩种植面积,2018年人工成本就要60多万元。”

实际上,贷款周期短、还款续贷难、担心银行惜贷断贷是大多数小微民营企业最担心的问题。

长久以来,各家银行发放的多为1年期及以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而对于小微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来说,短期流贷无法完全匹配其生产经营周期和回款周期,容易产生短借长用、频繁转贷等期限错配问题,既不利于企业家制定中长期投资规划,也间接推高融资成本、增加办贷手续、影响企业现金流稳定。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