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国八成以上音乐节亏损,新玩法要融合不同粉丝群体

2019-05-14 09:33:0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中国八成以上音乐节亏损,新玩法要融合不同粉丝群体

还有不到100天,举世瞩目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将迎来50周年庆典。但苦等开票的乐迷,最终等来的,却是一个坏消息——日本电通安吉斯集团在投入3000万美元之后,毅然决定撤资。如果音乐节无法找到下一家投资方,只能被迫取消。

但在中国,音乐节却早已成为假期经济中最热闹的重头戏。刚过去的“五一”,包括草莓、迷笛在内的十余个音乐节扎堆登场。太湖迷笛音乐节更以“伍德斯托克”之名,迎来自己的25周年。

十多年前,中国音乐节屈指可数,早期的迷笛音乐节、摩登天空音乐节都曾被称为“中国的伍德斯托克”。在音乐节风靡全球的年代,资金陷入困境的伍德斯托克确实不再具有过去的魔力。但音乐节在中国却遍地开花,资本力量不断涌入,仅2017年,音乐类企业融资事件达76起,其中6家企业融资金额达亿元。

尽管举办音乐节是一项巨额投资,且盈利困难,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入局者。据小鹿角智库统计,2017年国内市场共有音乐节269个,同比上年增长33.8%。另据统计,2017年音乐节总票房达5.80亿元,增速达20%。

在中国成功创办混凝草音乐节的开功(Split Works)创始人马克思(Archie Hamilton)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说,2017年是中国音乐节最疯狂的一年,仅上海,全年就有80多场音乐节。但到2019年,上海能否留下10场音乐节仍未可知。“消费者心灰意冷,音乐节全军覆灭。”马克思强调,中国的音乐节不能毁于贪婪和短见,音乐节数量的减少,其实是理性的回归。

但对于摩登天空CEO沈黎晖来说,理性并没有真的回归,数量也没有锐减,“每年还是会有很多新的音乐节品牌增加进来。”

在伍德斯托克50周年遭遇经营困境时,摩登天空2009年创立的草莓音乐节刚满10岁。截至2018年,草莓音乐节总计举办76场,落地中国27座城市,3000多支乐队参演,吸引超过500万观众参与。草莓音乐节作为年轻、潮流、多元化的象征,已经成为全中国最受赞助商青睐的音乐节。

沈黎晖告诉第一财经,过去十年,中国音乐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成绩最亮眼的莫过于现场演出,“但中国音乐节市场还远远没有成熟,它还处于中期偏早的阶段。”

中国八成以上音乐节亏损,新玩法要融合不同粉丝群体

如果在全网检索音乐节品牌,你能在全中国范围内找到超过800个不同的音乐节品牌,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一次性买卖,办一届就销声匿迹的,比比皆是。

音乐节在中国的热闹,形成一个矛盾局面:一边是80%以上的音乐节都在亏损,但资本仍在不断涌入;一边是音乐节数量不断上升,但除了举办地和名称的差异,很难在演出阵容上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音乐节到底在赔钱还是赚钱?在热闹与喧嚣中,音乐节怎么保持理性?如何提升音乐节IP,把品质做到更好,提升观众体验?对沈黎晖而言,这些疑问,从未停止。

难以盈利

2012年之前,99%的户外音乐节都在亏损。这是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创办人张帆最保守的估计。

2012年,成都大爱音乐节投入6000万元,仅收到300万元票房,亏损额高达5000多万元。即便对于当前盈利能力最强的迷笛音乐节和草莓音乐节而言,最初几年都是赔钱的。迷笛最早的三年,甚至免票入场。

音乐节并不是组织十几支乐队、租下场地、招徕乐迷那么简单。从乐队演出费到宣发、舞台布置、交通运输及安保各个环节,累积起来都是不菲的费用,成本居高不下。政府报批环节存在不确定性,而天气、交通等不可抗因素也在影响着音乐节的最终体验。

“音乐节并不是短期就能盈利的。1999年创立的美国Coachella音乐节,头两年差点倒闭,第四年才开始盈利。做到第十年,才实现开票迅速售罄。”音乐节策划人李宏杰做了13年音乐节策划,直到现在,才敢说自己入了门。他曾在早年协助迷笛和摩登天空音乐节筹备嘻哈舞台,2009年成功打造张北音乐节,又在2016年创立MTA天漠音乐节。

“做音乐节太严峻,太复杂了,每年都有你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出现。策划音乐节相当于打造一个临时的城镇,你要负责几万人的吃喝拉撒,从餐饮、健康到安全,全都要做好服务。而且,安全是第一位的。”

短期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使得音乐节变成一场持久战,没有充足的资本和耐心,注定成为泡沫。据音乐财经统计,中国音乐节最活跃的这几年,仅有39.3%的品牌能存活。

沈黎晖估计,“能连续办三年以上的音乐节,大概20%都不到。这20%里面,摩登天空的音乐节就占了一半以上。”据统计,2018年有超过40个进入宣传环节的音乐节最终流产,无法落地的原因可谓复杂。

作为中国头部音乐节的掌舵者,音乐节曾占摩登天空总收入的60%~70%。但这家公司一直在调整策略,现场音乐的比重不断下降,今年音乐节仅占其总营收的30%左右。

“中国音乐节的问题在于,票价太低,而且我们没法报批更多的入场人数,很难扩大再生产。体量也是中国音乐节的问题。”十年来,草莓音乐节已经成为国内大型音乐节的标杆,但沈黎晖仅给出80分,要做到他心目中的90分,每走一步都极为艰难。

跟国外动辄十万的音乐节单日规模相比,超级草莓音乐节每场最多容纳两三万观众。观众数量决定了票房总收入难以盈利,决定了商业体量无法扩大,也限制了艺人的选择范围和主办方的想象力。

中国音乐节最被诟病的,是演出阵容的同质化,音乐内容停滞不前。

中国八成以上音乐节亏损,新玩法要融合不同粉丝群体

为实现内容差异,沈黎晖也邀请过英国神童乐队(TheProdigy),遗憾的是这支传奇电子乐队登场那天,票房并不理想。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英国独立乐队法兰兹·费迪南(FranzFerdinand)、三角乐队(AltJ)身上,一到国外大牌登场,台下就没多少观众,远不及宋冬野、赵雷、万能青年旅店、TizzyT等国内音乐人的受欢迎度。这也导致TizzyT这样的说唱歌手,一年能出现在17场音乐节上。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