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非瘟疫苗研发困难,防控疫情还需依靠生物安全管理(3)

2019-05-13 09:35:2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做好生物安全才是正道

那么,疫苗是不是最后的希望呢?

苏玮玮认为,疫苗肯定不是最后一道防线,而且也不能把战胜非瘟疫情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疫苗。葡萄牙、西班牙没有研制疫苗,但也净化了疫情,因此疫苗只是一种途径而已,养殖场还是需要从自身的生物安全管理出发。

在尚无有效疫苗应对非瘟疫情的当下,这意味着,整个行业也需要在未来的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由过度依赖疫苗、药物转向生物安全防控。比如,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设施、人员素质等。目前,已经有部分养殖场正在探索带“毒”生产的方式,这和以前处理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办法类似。

当前,内地各省均出现了疫情,且呈扩散状况,部分地区疫情导致生猪产能出现过半下降,严重影响了国内猪肉供应。因此养猪企业需要把生物安全做到极致。

从行业整体来看,非瘟疫情爆发的整体趋势,在国内是下降的。一方面在于前期猪都得病了,处于前期影响的峰值;另一方面整个行业内的防范意识也在加强,生物安全的认识也提高了,比如,做好猪场生物防御体系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工作,控制人员的出入,车辆的流动,来降低环境中存在的非瘟病毒侵袭风险。

自非瘟爆发100多年来的防“非”实践中,成功防控非瘟疫情的国家,短的需要5年左右,长的需要30多年。巴西大概是用了5年左右时间,而西班牙花了35年,俄罗斯从2007年到现在已有十多年时间,仍然是低流行的状态。非洲始终没有消停过,因为没有采取主动性的干预措施。

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非瘟是可以控制的。更何况现在已经有了欧洲成功的生物安全防控经验。

因此,基于国际非瘟防控经验,当前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完善非瘟的综合防控措施,同时强化新型免疫技术攻关。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