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近期市场上一则关于中国国有银行美元负债高企的报道,引发了一些关注。报道来自于一份颇具权威性的国际媒体,这篇有些耸人听闻的报道称,2018年底,中国几家主要银行的美元债务总额超过了美元资产总额,这与几年前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2013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美元资产总额较美元负债总额高出约1250亿美元,但现如今,四大行欠债权人和客户的美元数额已超过别人欠它们的美元数额。文章还特别表示,中国银行的美元净债务规模在2018年底达到了700亿美元。
尽管文章看上去挺专业,但事实上却贻笑大方。大多数人对“债务”的第一感觉并不好,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银行债务与企业以及个人债务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从银行借了一笔房贷,对购房人来说这是对银行的债务,但对银行来说,这却是对借款人的资产。银行为什么愿意把钱借给购房者,一方面是基于对购房人本身的信用分析,另一方面则是房贷往往有不动产作为抵押。
如果以房贷来做一个简单类比,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负债和资产都是相对概念,借款人的负债可以成为银行的资产;第二,无论讨论资产还是负债,我们都要明确这是谁对谁的负债或者资产;第三,负债的风险要考虑的是借款人以及抵押物的风险,而不能简单地乱扣帽子,认为只要有负债就是有风险的。
回到中国国有银行的负债问题上,我们同样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银行的负债是对储户或者投资者的负债,比如说储户将钱存在某银行,那么某银行就对储户产生了负债,而如果投资者购买了某银行发行的债券,也会形成银行对于投资者的负债。资产一般是银行持有的贷款或者其他资产,比如说某企业从银行借款,那么这笔贷款就成了银行对于这个企业的资产。
从业绩报告来看,一方面融信中国2018年销售额突破千亿成功跨进千亿房企俱乐部,降负债率取得一定成效;另一方面该公司也面临着毛利率、净利润率偏低、成本急速上涨、负债高企的局面。
12月24日上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作《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