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中国首部规范政府投资的《政府投资条例》(下称《条例》),从起草到出台,时隔近二十年,填补了政府投资法规空白。
5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近4000字的《政府投资条例》全文,明确了政府投资概念、范围、决策程序、投资年度计划、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这基本维持了我国现行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但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条例》真正的亮点主要聚焦在四个方面。
政府投资聚焦非经营性
所谓政府投资,是指在中国境内使用预算安排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活动,包括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等。
根据官方和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预估的数据,政府投资规模大概在3万亿元左右。
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向哪里非常关键。《条例》称,政府投资资金应当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进步、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公共领域的项目,以非经营性项目为主。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政府投资定位非常重要,定位非营利性公共领域项目,反映了社会投资中市场主体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政府投资主要是市场经济失灵的领域,这一投资定位反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对第一财经分析,《条例》明确政府投资以非经营性项目为主,这解决了长期以来政府投资边界不清的问题,也说明了政府想要把经营性项目收益让渡给市场,激发市场活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在描述政府投资定位时,提及“政府投资原则上不支持经营性项目”,但此次《条例》中并未有这一表述。
Wi-Fi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现在去别人家做客人们一定会问一个问题:“你们家Wi-Fi密码是多少?”去年年底,Wi-Fi联盟宣布改变Wi-Fi的命名方式,复杂的命名方式已经不复存在
第一财经记者多方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制定的《政府投资条例》(下称《条例》)近期将正式公开,这一条例将加强政府投资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这将对数万亿元政府投资产生影响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预测,实施七大标志性战役和土壤污染治理环保投资总需求约为4.3万亿元,投资直接用于购买环保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约1.7万亿元,间接带动环保产业增加值约4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