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税负是不是越低越好?学者建议提高直接税和居民纳税比重

2019-04-30 09:27:4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宏观税负和企业税负是反映整个社会负担的重要指标,在近些年减税降费大背景下,这两个指标有怎样的变化备受市场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吕冰洋教授研究发现,中国宏观税负(政府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自2012年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企业总税负(纳税/增加值)也自2012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宏观税负和企业总税负之所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是因为2012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减税降费力度在逐年增加,预计2019年宏观税负和企业总税负会进一步下降。”吕冰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宏观税负掉头向下

宏观税负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政府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体现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及政府与企业、居民个人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通常它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税费的总体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备受市场关注。

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政府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我国政府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吕冰洋解释,社会上对政府收入有一定误解,以为上面四项收入简单相加就是政府收入。但由于很大一部分社保收入来自财政补贴(2019年约2万亿),它表面上是社保收入,实际上是财政支出,相当于政府从左兜掏到右兜里,因此这一部分应当扣掉。另外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土地出让收入,很多人把它全部算在政府收入里,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全部不算在里面,这两种做法实际上都不太合适,因为土地出让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等,它们从性质上看属于成本补偿性支出,应该把这部分扣掉,原因在于它不属于政府可支配收入,不应该算在政府性收入里。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