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2017年和2018年,石洞子村分两批组织实施了山区搬迁工程,工程涉及了尖山子、水峪沟、石洞子、水峪沟门4个自然村。
搬迁工程除市、区两级政府补贴资金外,村两委补贴老百姓500万元,减轻了搬迁农户自筹资金压力。同时,村里“煤改电”取暖设施已实现全部覆盖,阳光浴室也已建成运行。污水处理、老年驿站等相关设施也全部设计完成。
得益于这次搬迁工程,石洞子村发挥其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发展了乡村休闲旅游业。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北京市从2004年开始,已经实施了3轮山区农民搬迁工程,累计搬迁4.7万户、11.1万人,建成搬迁新村300余个,搬迁政策也是越来越惠民。
石洞子村是北京市新一轮(2018年至2022年)山区农民搬迁工程搬迁的第一批村庄。新一轮山区农民搬迁政策结合山区搬迁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补贴内容和补贴标准进行了完善。
在北京,像下虎叫村、石洞子村这样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的乡村不在少数。
2018年,北京对低收入农户的帮扶从单纯的“增收”向包括加强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在内的“帮扶”转变。2018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24元,同比增长17.1%,快于全市居民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六个一批”的帮扶政策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对于低收入农户,北京实行的是“六个一批”:
扶持产业帮扶一批。2018年,北京市级财政安排2.3亿元产业帮扶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到各远郊区,培育能带动低收入农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各区已安排了582个产业项目,包括特色种植业、林果业、休闲旅游业、光伏产业等方面,惠及1.8万低收入农户。
北京市高质量发展进入播种季,也到了收获季。 2018年,北京市GDP超过3万亿、增长6.6%,人均GDP达2.13万美元、居全国第一;全员劳动生产率24万元/人左右、居全国首位
4月12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站采访中,上海市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G60联系会议办公室主任高奕奕透露,国家发改委编制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把G60科创走廊纳入其中
4月10日上午,上海市政府举行情况通报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向来沪调研的中央媒体采访团介绍上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应勇表示,全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