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创新2亿小农户长效脱贫机制,学者在河北做了一场小农扶贫试验(2)

2019-04-01 13:20:1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然而,吴重庆称,在市场化及项目制导向下,产业扶贫模式盛行,参与其中的贫困小农户,只是一个被企业带动的客体而非发展主体,不能提升自我的经济发展能力,面临着“去能”(depowerment)的尴尬。

而且,由于绝大多数涉农服务部门都围着大项目转,还在从事家庭农业生产的贫困小农户难以享受到由政府提供的农业公共服务。基层农业、水利等涉农部门的市场化,也极大地增加了贫困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挤压了直接生产者的利润空间。

扶贫以及乡村振兴作为国家的重大国策,当前各类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输入农村,为此,吴重庆建议,政府应该以手中掌握大量资源为契机,既致力于提高小农户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激活小农户的主体性,以扶贫工作以及乡村振兴作为杠杆,通过发动组织小农户,推动乡村的社会建设。

此外,基于有限的生计资源,叶敬忠称,贫困小农户可以开展且没有什么风险的“另一种产业”。

当前,规模化和工业化的食物生产方式以及远距离食物流通导致食物质量和环境健康问题,城市普通消费者试图寻找超市之外的健康食物获及渠道,他们愿意以适当价格与固定的小农户直接对接,认同其小农生产方式、信任其质量、定期购买其产品。

叶敬忠认为,这些产品的小农式生产是贫困户可以在农村生产者和城市消费者之间形成直接对接的、实名的、有固定边界的以及具有充分认同和高度信任的“巢状市场”(Nested Market)。

创新2亿小农户长效脱贫机制,学者在河北做了一场小农扶贫试验

巢状市场”的小农扶贫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