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因此,周浩表示,“只有银行有风险偏好,即愿意放贷,大家拿到贷款后再部分存到到银行,银行才会交更多的存款准备金,形成新的基础货币。可见,降准并不是解决中短期基础货币收窄的主要抓手。”
至于银行如何提升风险偏好或放贷意愿,一方面此前央行推出了众多激励政策,另一方面,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周期触底,银行的风险偏好会自然提升。
早前,周浩就发文(《中国货币政策新取向:跃过“负债”端》)表示,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央行的宽松举措不断,这让市场开始不断评估未来的宽松力度和宽松举措。伴随着经济指标的压力,关于货币政策宽松的憧憬也在升温。但从具体举措(尤其是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和央行票据互换CBS的操作)来看,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新的取向:央行开始认真考虑跃过传统的银行负债端(即基础货币)操作,而更多对银行的资产端进行定向支持,如果这样的支持见效,信用宽松将成为本轮货币政策宽松的最显著特征。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2月,新订单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重返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