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3月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远超市场预期,达到50.5,半年后重回荣枯线以上。在此数据提振下,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多家中资、外资机构纷纷预计降准时点可能推迟。上周五(3月29日),市场上出现了“降准”的假消息,此后央行也对此辟谣。
“此次PMI超预期反弹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生产指数(从49.5升至52.7)以及新订单指数(从50.6升至51.6),出口订单指数也从2月的45.2升至47.1,上述三项在2018年的平均值分别为52.7、52和49.1。”野村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一跳升意味着资本市场情绪可能继续得到提振,可能进一步推迟降准的时间点。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也对记者表示,经济初现企稳迹象,短期无需政策加力。从最近公布经济数据看,虽然经济整体仍面对下行压力,但已经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例如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出现明显反弹,也带动经济增长动能指标“新订单-生产”连续扩大,这说明需求端已出现边际改善,而挖掘机销量反弹预示未来基建投资增速会持续回升,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改善。此外,贸易磋商持续传递出的积极信号极大扭转了部分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带动A股在春节长假之后出现超预期的反弹。
“短期内政策面特别是货币政策层面无需加力,更多应致力于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上半年依然存在降准的概率,但更多是‘置换’性质,目的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为廉价的中长期资金来鼓励向实体经济放贷。”章俊称。
早前,众多机构一致认为,今年降准幅度总计将达到200个基点以上,最为激进的预测则为每季度降准100个基点。但目前,部分机构倾向于认为降准可能推迟或幅度减弱。当然,除了经济数据企稳的预期导致降准推迟,另一个更为根本性的理由可能为人所忽略。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2月,新订单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重返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