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网眼看法︱单用途预付卡消费风险顽疾根治关键在价格(3)

2019-03-14 09:17:1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其实商业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也难以预见和彻底避免。监管抓手只能管能管的价格、虚假宣传和企业警示风险等方面。给消费者创造公平交易条件后,你再愿意买卡消费,那就风险自担,怪不得别人。

媒体已经一再提醒对预付卡消费的这类行为,消费者在购买的同时,不要只听信这个企业销售的宣传语言,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合同履行期间其实消费者是承担着比较大的消费风险的,因为企业发行的无论支付卡还是单用途卡,它都是一种企业信用,。但是每个企业的经营能力、水平都不一样,它能不能坚持履行到合同期满,这事就很难说。

有人统计过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大约是2.9年,你很难在企业开张第一天就幸运买到卡,所以很大概率预付钱款就有可能遇到提前关门。有个别恶劣的企业,甚至它马上要倒闭了,宣布关门前,销售人员仍然在对外销售。这个时候消费者要去维权,只能自己去诉讼,因为政府部门必须依法行政,如果它是正常的经营失败,这种企业关门无法偿付债务就属于正常的商业风险,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都是以注册资本为限的有限责任,查不出问题的话,监管部门拿它是没有办法的,就是想处理,也不一定找得到抓手。

不幸的是,就算消费者自己去法院诉讼打赢官司,因为企业已经没有赔偿能力了,这官司打赢也是一张白纸,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每年都有大量投诉,结果大多数是不了了之。

所以归根结底,那就是大家在消费时还是要树立“消费风险”意识,比如看到一个企业觉得好,最好是单次消费,钱货两清。选择了相信销售人员的忽悠,购买预付卡时并没有征求监管部门或者法院的意见,要不回来也只能风险自担。

企业发卡后能否履行完毕或者诚信退款,与发卡规模、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就算是要设门槛管理预付卡发行,也只能抓大放小,规制一定规模以上的。而现在的监管备案模式已经实行6年,从媒体报道投诉情况来看,确有好转但仍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要深入研究这种商业模式产生的前因后果和存在的缘由,设门槛和备案管理不是新措施,很多领域都在用,如果没有针对性,能解决这种特殊性的问题吗?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