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3·15临近,关于买卡之后未及消费完毕即遭遇商家跑路的投诉又多起来,这是一个每年都有大量投诉而且持续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在社会各界的呼吁要求下,现在立法也不是没有:国家层面,2012年人民银行出台了《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规范多用途支付卡管理,商务部于2012年9月21日发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2012年第9号令)治理单用途卡,一些地方例如上海市也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但这些立法主要都是规范企业发行卡的条件和程序、监管职责划分等,囿于立法权限等问题,是不是能触及这类问题的核心?措施是不是到位?可能还要实践来检验。
无法做到银货两讫的投资较大的服务行业,是目前单用途卡发卡行为集中的领域,治理措施必须考虑行业特性,考虑企业的合规成本、业务逻辑与正当商业需求,不能从监管压力出发不经深入调研就出台加重企业负担的管理措施。
预付卡模式不利于消费者防控风险
我在关于单用途卡立法的当时表达过个人研究观点,认为拟议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草案中体现出来的抬高发卡门槛措施,以及根据商务部文件规定实施备案管理的思路是否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预付卡其实是现象,背后是:这种现象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持续存在?实际应该是监管价格和竞争秩序,以及强制商家发行、销售上必须对消费者进行商业风险警示(类似于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要求企业强制告知预付费消费有风险,企业未必能履行到合同期满或退费,选择购买的风险自负)。
现在发卡比较多的例如健身房、游泳池、美容美发等,特别是女性美容理发,单次消费价格畸高,往往价格定得高高的凸显购卡的好处,消费时还不停劝导甚至逼迫消费者去办卡。但办完卡之后,企业没有100%都成功的,总有经营失败风险,甚至不排除有些企业老板骗了资金后关门跑路,换个马甲又异地重新开业。一旦发生商业风险的话,消费者的钱就全部打水漂了。
原标题:预付卡亟待加大监管力度 预付卡是非金融机构开展的涉金融业务,预付卡业务的本意是便捷支付。据报道,健身房、美发店、洗车店、蛋糕店等,为了“锁定”客户,声称“办卡”可以享受充值返现等折扣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2019年春节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消费时量力而为,根据需要谨慎采用预付式方式消费,尽量不办预付卡、储值卡或不要存入较大金额,缩短消费周期,尽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