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实际上,随着我国外汇市场持续创新发展,汇率“自动稳定器”功能正在逐渐增强,中央银行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对汇率市场的日常干预。
“汇率市场的波动和一定程度上的弹性,对整个经济是有好处的。弹性的汇率对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调节起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同时,汇率稳定不代表汇率盯死了不动,汇率必须要有弹性。”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会坚持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形成机制。
谢亚轩表示,汇率由市场来决定、央行不干预、不动外汇储备与国际收支平衡息息相关,“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恰恰是汇率波动调节的结果。”
赵庆明也认为,汇率弹性增强后,当汇率双向波动、市场预期分化,恐慌性的资本流出也会减少,这有助于汇率调节作用发挥,国际收支自主平衡。
从2018年来看,在国内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美元指数升值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先涨后跌。但这并没有引发市场恐慌,境内外汇市场经受了汇率波动的考验。
3月11日,潘功胜发表署名文章《在改革开放中推进外汇管理事业创新发展》称,开放条件下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框架经受住了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双顺差”,到美国量化宽松,再到美国复苏加息的完整周期考验。在这一框架下,外汇储备按照国务院、人民银行、外汇局三级授权管理,成为货币政策有效兼顾对内对外两组目标两组工具的重要载体和政策纽带,在我国成功抵御历次严重外部冲击中发挥了重要的“护城河”作用。
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将不断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人民币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之中的作用。“我国收支结构在未来仍会呈现一个基本平衡的状态。”
回首40年前的今天,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成立。40年中,我国外汇管理在开放的环境中适应开放,在开放的环境中赢得发展。外汇管理改革也在扩大开放过程中起到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创新完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保障作用。2019年,机遇挑战并存,深化外汇管理改革仍需砥砺前行,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将会进一步巩固。
原标题:去年我国国际收支自主平衡 储备资产增1037亿元 本报记者 苏诗钰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7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