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千里归途|一个村庄的复兴:从“冬瓜大王”到鱼咀“老村长”(3)

2019-03-12 09:13:4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安叔是当年舞龙的主力,如今也是一位扶贫“老村长”。他说:“我们这里养的东西都特别好吃,因为深山里空气好,鸡和猪喝的水是山泉水。”特色养殖是鱼咀的潜力产业,在碧桂园和广物集团的帮扶下,鱼咀村的贫困户参与养殖鸡和中华黑豚,增收显著。

在碧桂园驻英德扶贫工作组的宋旭带领下,第一财经记者来到隐藏一处养鸡场,这是碧桂园参与支持的扶贫帮困养殖项目之一。风景优美、占地辽阔的鸡场内,以肉质极佳著称的清远鸡成群结队嬉戏其间。“一共6000只走地鸡,广物集团帮助发展养殖,碧桂园修了道路,产品销售则是两家一起帮忙。”宋旭说。第一财经走访的扶贫帮困中华黑豚养殖基地,则共有1800尾中华黑豚。这两个项目吸纳贫困户成立了扶贫合作社,截至2018年年底,村里5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

产业带动就业

鱼咀文旅项目四方参与,产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立”,产权归宅基地主人所有,使用权和经营权由宅基地主人委托给合作社,合作社再把经营权委托给第三方运营团队。鱼咀文旅项目运营团队负责人王海洋从去年11月20日开始管理鱼咀的民宿运营。一期目前共有员工13人,大多是本村村民。“上岗前送他们到碧桂园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去学习,经过封闭式学习和实习检验再回来工作。”王海洋预计,项目的二期和三期建好后,可以解决村里50个人就业,农家乐也能解决十几个村民就业。

“村里有一个800亩的荷花塘,可以做一些水上项目,塘周边打算建骑行步道。江里还有一个小岛,可以造水上木屋。现在还在推稻田小龙虾项目。”宋旭也介绍了一些规划中的项目。他去年7月大学毕业,但处事老练表达清晰,看不出应届生的稚嫩。从起初负责施工管理,到后来负责项目协调,宋旭遇到过村民的不理解甚至阻碍。但等工程建好,给村民带来了实在的便利和好处,他和同事们很快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大家都改口叫他阿旭。

千里归途|一个村庄的复兴:从“冬瓜大王”到鱼咀“老村长”

碧桂园集团社会责任部副总监、英德扶贫负责人潘定国曾就读于碧桂园公益学校国华纪念中学,还在英德白沙中学做了两年支教老师。2013年4月,他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参与了国内外多个救灾项目。2017年8月入职碧桂园后,潘定国负责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的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4月,他回到英德。对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这位资深公益人有很多思考。

千里归途|一个村庄的复兴:从“冬瓜大王”到鱼咀“老村长”

“以前的新农村建设,不会有鱼咀这样的咖啡吧,不会有这样的民宿,道路、水、电、网通了就OK了。”潘定国认为,碧桂园乡村扶贫的1.0版本是在英德树山村帮村民建新居;2.0版本则是韶关的和村和黄塘,集中在硬件建设和风貌打造,还没有考虑到相关产业的业态发展;南强村注重古村落保护,并将其与现代旅游业结合,属于3.0版本;在鱼咀探索的兼具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视为4.0版本。

在潘定国看来,乡村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利益博弈过程,也是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建立信任的基础需要时间。“鱼咀现在所展现出来的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但过程中有很多艰难和阻力。”他说,阻力不仅来自于村民,也来自于整个规划层面,“这就是一个碰撞的过程,在碰撞的过程中让事情慢慢地朝彼此需要的方向发展。”

一切为了孩子

保护古村落的同时又要激活它,搭建起产业发展的基础,让村民增收,扶贫和乡村振兴要面对和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要利用废弃的古街古铺,就需要去动它,但是一动就涉及文化遗产保护,但里面有冲突,找到这个平衡点需要时间。”潘定国在鱼咀遇到的问题,在当前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普遍性——既要尊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要考虑当前和未来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

鱼咀村文旅项目的“一二三四”分配模式,是利益相关方达成的共识,是推动项目发展的联动机制,“通过协议的方式约定四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以及利益分配模式”。潘定国告诉第一财经,国内其他地方找不到这样的企业扶贫模式。“它兼顾各方公平,考虑到了相关方的利益占比,同时也把几方捆绑到一起,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同时,四方约定限制分红,要把更多的资金用来做公益。

在这一模式下,鱼咀可以实现其叔期待的复兴吗?潘定国回应:“可以去期待,并带着这个好的愿望一起去推动。”村庄空心化已经是中国社会和文化面临的重要挑战,“我觉得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帮扶,为中国乡村留下一点东西,告诉别人其实可以做出一些改变,我们称之为我们可复制、可推广、可造血的模式。”

其叔的两个孙女,一个读三年级,一个读二年级。一家人回到鱼咀后,她们终于不再与父母分离了。其叔说,就算在外面赚到钱,但没能照顾好小孩读好书,那将是一家人的遗憾。现在,大孙女的成绩在班里排名第二,“老师见到我就会夸奖她”,其叔笑了。

千里归途|一个村庄的复兴:从“冬瓜大王”到鱼咀“老村长”

档案:英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接合部,早在2010年,碧桂园就在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启动“绿色产业扶贫”,实施了苗圃产业加住房改造、饮水、道路、电网、通信的“一带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2017年11月,碧桂园启动了英德市整县帮扶工作,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组建英德市专职扶贫队伍,承担78个省定贫困村及全市17405户4438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碧桂园探索推进包括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及其他创新形式在内的“4+X”扶贫模式。通过寻找一批致富带头人、寻找一批老村长、寻找一批深度贫困人口计划,助力农村青年人才建设,帮助更多返乡有志青年圆梦想,助力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

责编:李刚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