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第一财经:这意味着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地平线和大家都可以成为合作伙伴?
余凯:地平线本身不做设备,不做产品,不做经销商,不做行业的解决方案,而是去赋能产业链条里面的合作伙伴。也就是说,我们不直接和甲方做生意。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智慧城市领域它们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它们并不提供边缘化的计算方案,我们可以赋能他们。
第一财经:那么地平线主要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哪里?
余凯:地平线这样强调核心底层技术的企业在目前产业环境下是高度稀缺的,中国过去最忽视的是地平线现在做的事情,所以在中国我们目前没有太大的竞争对手。如果从产业上看,主要的竞争者还是美国公司。
第一财经:从这个角度,你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摩擦和技术竞争?
余凯:我倒不是特别担心中美贸易问题。中美关系一定会有一个平衡点,这个点上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于美国的芯片企业,中国也是它们的第一大市场。长远来看,中国的进步是长期大趋势,市场会越来越大。中国的开放也是大趋势。
美国在中国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仍无可替代。高通、英伟达、英特尔本质上都是芯片设计企业,目前设计工具都是美国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都需要从国际合作伙伴那里买。另外,国内的芯片制作工艺相对还很落后,企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这并不代表要闭门造车。
科学家创业会成为未来常态
第一财经: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其他领域也备受关注,例如隐私安全、网络安全和伦理,你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余凯:对于隐私安全,中国的态度较开放,欧盟最严格,美国处在中间。在这个方面对于企业而言,能做的只是跟随政策。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认为数据越来越透明恐怕是一个长期趋势,互联网公司会知道你越来越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