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短短两年内,已有超过10家欧洲航司破产关门。
英国Flybmi航空公司近日宣布破产,成为本月中第二家破产的欧洲航司。
Flybmi将破产的主要原因,归咎于燃油成本和碳排放成本的增加。截至宣布破产时,Flybmi共运营3架ERJ-135及14架ERJ-145。
十天前,德国日耳曼尼亚航空(Germania)申请破产,原因包括去年夏季燃油成本剧增、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未能顺利完成融资导致资金流动困难。
而在更早些时候,已有更多欧洲的航空公司陷入“破产漩涡”。
2017年5月,意大利航空申请破产,掀开“欧洲航企破产潮”。这家意大利的载旗航司,长期以来经营不佳、成本居高不下,在10年内数次面临破产危机。
2017年8月,柏林航空也启动了破产程序,原因是连续多年亏损,以及大股东阿提哈德航空公司停止注资。
紧随其后的是2017年9月申请破产的俄罗斯维姆航空和10月申请破产的英国君主航空。
更多欧洲航企在2018年日子也不好过。
由于扩张过快,常年无法盈利,以及低成本航空的激烈竞争,丹麦PrimeraAir宣布从2018年10月2日起停止运营;两周后,塞浦路斯Cobalt也宣布停业。
还有更多小型航司、公务航空公司没能挺过2018年。
瑞士的区域航空公司SkyWork在2018年8月29日宣布破产;比利时VLM航空在8月31日宣布再次停业;德国Azur航空在9月宣布停止运营;兼营定期商业航班和公务航班的瑞士PrivatAir在12月宣布破产……
欧洲航司们破产关门的背后,除了自身经营情况不佳外,更有油价走高、经济不景气,以及英国“脱欧”、土耳其动乱等政治因素推动。
此外,来自低成本航空的激烈竞争,以及欧洲航空业集中度不高也是原因之一。经过多年前的一轮兼并重组,美国的航空业目前只剩下十几家主要航司,而欧洲的航司数量却仍有数十家,最近破产倒闭的也多为机队规模不足百架的小规模航司。
2月20、21日,短短两个交易日间,人民币对美元暴涨近600点。截至北京时间16:00,美元/人民币、美元/离岸人民币分别报6.7126、6.7121,21日下午一度升破6.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