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消失的低价车(2)

2019-02-19 09:27:1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不过,近年来,上海持续加大对存在安全隐患、环保不达标的五金城、家具城、家具厂、金属制品公司、印务公司、日化用品公司、塑料制品公司的治理,导致大量小公司关停或外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以及人口结构产生影响。这对自主品牌经销商的影响是,低价车的市场萎缩了。

据某合资企业上海车市调研报告,2018年三季度,上海8万元以下的轿车市场销量下滑了30%,10万元以下的MPV市场销量下滑了近50%。而维持高速增长的则是10万元~15万元和20万~30万元的SUV市场,以及10万~15万元的MPV市场。

市场内在的变化作用于自主品牌车企时,阵营的分化越发明显。2018年,自主品牌上海销量之和为18.27万辆,同比增长1.5%。其中吉利、上汽乘用车、长安、长城、比亚迪、广汽乘用车6家自主品牌销量之和达13.23万辆,同比增长13.23%。其他20多家自主品牌2018年销量之和为5.04万辆,同比下滑26.9%。包括海马、江淮、力帆、天津一汽、众泰等众多自主品牌,销量下滑幅度接近50%。

北汽幻速一家已经退网的经销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5~2016年,该店月销曾经高达500辆,利润也相当可观。因为北汽幻速当时推出的S3是6万元~7万元7座SUV,但是随着竞争对手纷纷推出同类型产品,北汽幻速故障率高的质量问题开始放大。

“如果不坚持正向的技术开发,总是逆向开发技术含量比较低、质量堪忧的产品,初期能够通过低价获得销量,但很快就会被用户抛弃。”上述投资人说。

逆向开发、故障率高、装配工艺粗糙、整车品质欠佳,一些自主车企在市场转变、消费升级出现时短板。

吉利汽车逆势上扬

在部分自主品牌陷入困境时,荣威、比亚迪和吉利等自主品牌依旧表现强劲。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