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以两名保代签一个IPO项目保守估算,前十名券商的保代能覆盖的IPO项目就能有745家,但目前在审的279单IPO项目,共涉及到保代501名,也就是说,业内仅不足14%保代签字IPO项目的项目在审。
僧多粥少的矛盾凸显,更让金牌保代被追捧。“很多在忙着储备项目的保代都没戏了。”在前述上海一投行项目人士看来,能做到两年三单的保代算得上业内的金牌保代,除了会挑选好的项目,还对企业上市融资的路径、规则的变化了然于胸,更得懂得搭建企业与监管机构的沟通。
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以1月17日为观察时点,501名保代中,只有4名保代同时手握三单IPO待审,分别是中信证券的赵亮,中信建投的史云鹏、广发证券的杜俊涛、东北证券的王振刚。除此之外,还有45人同时负责两单IPO项目。由于资料有限,以上统计可能存在遗漏之处。
从公开资料来看,赵亮、史云鹏等人都是“投行老人”。赵亮曾参与或负责了东软载波、天和防务、三诺生物、歌尔声学、天康生物等的再融资项目。史云鹏杂事中信建投投资银行部总监,具备10年投行经验,曾负责或参与无锡银行、祥和实业、迪普科技等公司的IPO发行。
科创板又有了新风向。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召集部分券商,进行了主题为科创板券商推荐指引征求意见的一对一(不同人对不同券商)沟通
回望2018年的A股新股发行情况,不管IPO数量还是融资金额均较2017年大幅回落,进入到2019年这种趋势是延续还是有望逆转?即将推出的科创板或将成为新股市场的一大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