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学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当前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面对出现的行政壁垒问题、区域政策尺度过大带来的协调成本较高以及协调机制不完善等现实挑战,急需进行小尺度、跨区域、精准化的都市圈建设。
在张学良看来,都市圈是我国新型城镇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三个空间尺度紧密相连。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也是突破城市行政边界、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优化配置的更小空间尺度。
“上海大都市圈则是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中的‘强核’。”张学良认为,“我们的研究表明,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实力越强的城市,对外辐射带动作用一般也越强,特别是在上海的毗邻地区,出现了‘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好长草’的大都市圈发展模式。”
张学良告诉记者,以上海为中心,如果加上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6个地级市,这个区域总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000万,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万亿元,接近长三角城市群GDP的一半,占全国GDP的10%。
如果缩小范围,以上海为中心,与平湖、嘉善、启东、海门、昆山、太仓、吴江7个毗邻县、市、区一起构成的上海毗邻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0万,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
“在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市场开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可以在上海都市圈率先探索,发挥跨区域合作的‘1+1>2’效应。”张学良说,上述的“1+7”区域则可以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区。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帆在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表示,通过第二次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调查数据对比发现,近沪地区一些次级专业型节点城市的作用开始显现,比如昆山、嘉善、平湖等,在批发零售、商务服务、信息技术等专业服务领域与上海的联系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