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宽信用效果初显,央行发力聚焦货币政策传导(2)

2019-01-16 09:25:0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整个2018年社融增速的持续下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关系到从宽货币到宽信用,资金如何传导至实体经济。

阮健弘解释了社融增速回落的原因,她表示,从金融方面看,主要体现为银行表外资金减少,这是结构性去杠杆的结果,也与金融体系风险偏好下降有关。从实体经济方面看,主要是平台相关行业和债务压力较大的国有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不足。

不过,她称,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主动加强定向调控、区间调控和政策协调,人民币贷款、债券融资、贷款核销显著增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表外融资的收缩,实现了社融增长与实体经济增长总体匹配。

从社融结构上来看,2018年主要呈现了“三多两少”的特点。“三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全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67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83万亿元。

二是债券融资显著增加。首先,全年企业债券净融资2.48万亿元,比上年多2.03万亿元。其次,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融资为5940亿元,比上年多3963亿元。第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79万亿元。

三是贷款核销同比多增。全年贷款核销为1.02万亿元,比上年多2565亿元。

“两少”主要表现为:一是表外融资大幅减少。全年表外融资减少2.93万亿元,比上年多减6.5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减少1.61万亿元,比上年多减2.38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901亿元,比上年多减2.95万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6343亿元,比上年多减1.17万亿元。二是股票融资同比少增。全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为3606亿元,比上年少5153亿元。

下一步,央行要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支持社融增速保持适度增长?阮健弘表示,央行将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改善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保持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