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
首先是细分旅客。航空公司传统的收益管理是以购票时间来区分旅客,不同时间购买经济舱的旅客付出的票价不同,而“品牌运价“则可以利用服务对旅客进行细分。比如不需要行李托运、不需要吃饭、可以最后一组登机的旅客,就买更便宜的“基础经济舱”;有消费能力,需要更多服务的旅客,就可以买 “标准经济舱”,甚至更贵的“超级经济舱”,从而以个性化的服务精准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其次是增加更多收入。目前,欧美很多全服务航空公司的辅营收入占比远超国内,比如2016年,美联航就从每位旅客身上赚了289元“机票外收入”,这里面除了选座、行李收费外,“品牌运价”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反观国内,辅营收入最多的春秋航空只有50元。
不过,要在国内实施“品牌运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现有系统的升级改造。不同舱位的旅客要有不同的行李配额,以及不同的选座权限,这些现在的航信系统都不支持。
二是服务流程的改造和国内运输客规的调整。不同舱位旅客要有不同的登机顺序,以及不同的餐食,现行的“一视同仁”服务和客规限制条件的升级改造在所难免。
三是市场的培育。由于大部分旅客还是乘坐全服务航空出行,旅客习惯了“一票即走”的体验,认为机票本就该包含所有服务,这也使得很多国外能做的收费,国内却做不了,比如国内航线的选座收费就是不被允许的。这应该也是东航的“基础经济舱”产品率先在上海-曼谷、上海-普吉2条国际航线上试点销售的原因。
不过,在民航大众化与低成本航空盛行的背景下,推行“基础经济舱”将是未来的趋势,在东航率先“吃螃蟹”后,预计也将有更多航空公司跟进。
(原标题:韩国“的哥”自杀抗议拼车软件抢生意) 据新华社1月10日报道,韩国一名出租车司机1月10日凌晨在医院不治身亡,警方推断他前一天在车内自焚,抗议拼车软件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