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最为激进的预测则非高盛莫属。高盛分析师哈祖斯(Jan Hatzius) 和迈瑞克(David Mericle)在2019年展望中预计2019年将再增加4次,使最终联邦基金利率达到3.25%~3.5%,比一般市场远期高出约2次。“直到FOMC确信失业率不再处于下行轨道,其才可能愿意停止加息,而这一时点根据我们的预计,不会早于2020年初。”其称。
在通胀目标方面,高盛认为,失业率到2020年初会被推升至3%,大幅低于其所测算与2%通胀率目标相符的4.25%的失业率。
基于对上述的对美联储双重目标完成情况的判断,高盛称,美联储很可能会在2019年继续渐进加息,以免未来某个时间点不得不更加激进及急迫地加息。
缩表影响亦不容小觑
但不论是2次还是3次,抑或最为激进的4次,伴随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缩表带来的影响似乎也越来越多地被市场所关注。
按美联储缩表计划,从2017年10月开始,将国债每月缩减再投资上限定为60亿美元,在12个月内以每3个月增加60亿美元的节奏递增,直到300亿美元上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最初每月缩减上限40亿美元,每3个月增加40亿美元,直到200亿美元上限。
莫尼塔研究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根据其测算,目前看来,截至2018年11月,美联储对国债和MBS的减持分别相对于计划滞后209亿、345.6亿美元,累计实际减持占计划的90.6%、76.6%,属于“快加息+慢缩表”的货币政策正常化组合。
“如果将2~3次的加息幅度和美联储缩表效应相叠加,实际上相当于实行货币紧缩(QT)。”布雷迪对第一财经记者如此表示。
2018年10月,按照美联储缩表计划,其对国债和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减持上限分别达到300亿、200亿美元的最高值。在美联储缩表执行一年之际,本文试图考察缩表计划的执行、步调及其影响
北京时间20日凌晨,美联储2018年最后一场重磅议息会议还是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提高25个基点至2.25%~2.5%,为今年第四次加息,也是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第九次加息